《贵州日报》整版刊登《城镇精致且秀美 家园富裕有特色》

18.09.2015  14:57

贵州日报》整版刊登

城镇精致且秀美 家园富裕有特色

 

  黔西南州构建“一核七节点多轴”城镇体系框架,探索出了一条集约、绿色、低碳、有黔西南山水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建设之路。

 

编者按

  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黔西南州以承办第四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为契机,以示范小城镇为重点,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思路,抓重点、克难点,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加速了全州小城镇建设进度,加宽了小城镇绿色尺度,突出彰显“青山绿水、苗布乡情,乐居宜业、美丽小镇”特色,把示范小城镇建设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验区、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示范区,成为以城带乡、镇村联动、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

 

数字

城乡统筹共发展

  在城镇化建设的强力带动下,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实现6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4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万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同比提升了7.8个百分点。

  金秋时节,走进山水小镇兴仁县巴铃,但见一排排颇具特色的布依民居错落有致,清澈的小河穿镇蜿蜒流淌,河岸绿树成荫、人影绰绰。身处其间,久违的乡愁顿时涌上心间。

  自2012年被列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以来,巴铃镇走上了快速蜕变之路,各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并确立了“水生态文明”、“诗乡文化”、“产城景一体化”三大示范目标,往昔脏乱的巴铃镇逐渐向诗意栖居小镇迈进。

  在巴铃生活了几十年的农家乐老板余朝礼回忆说,巴铃过去河道内污水横流;街道上垃圾遍布,尤其是在每周赶集后,更是一片狼藉。“去年以来,政府下大力搞特色小城镇建设,这里一天一个样!”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来镇里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农家乐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二,每天收入5000元左右。”

  巴铃镇副镇长夏永鑫介绍,依托穿境而过的惠(水)兴(仁)高速公路等交通区位优势,该镇正致力于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打造乡镇级农业电商园,形成辐射兴仁县东部6个乡镇约20万人的商贸集散区,建设服务兴仁县、辐射黔西南的商贸强镇,辐射带动周边小城镇抱团式发展。

  近年来,特色小城镇在黔西南州崭露头角:布依小镇贞丰县者相、工业小镇兴义市清水河、文化古镇义龙新区鲁屯……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在金州大地上璀璨亮相。

  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黔西南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的制约,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规模小、设施差、产业弱”一度成为全州小城镇的标签。

  “没有小城镇的发展就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黔西南州清醒意识到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全州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精、美、富、特”的总体要求,结合各个小城镇的资源禀赋,将“共谋发展新路·同筑幸福小镇·打造贵州小城镇升级版”的主题理念贯穿始终,凸显“青山绿水,苗布乡情,乐居宜业,美丽小镇”特色,构建了以兴义市为核心、以七个县城区为节点,以汕昆、晴兴、惠兴高速,南昆铁路及国省干道沿线为城镇发展主轴的“一核七节点多轴”城镇体系框架,以改革创新为先导、产城互动为支撑、镇景融合为亮点、镇村联动为载体、民族文化为特色,实现小城镇组团式、串珠式、点状式的集群发展,探索出一条集约、绿色、低碳、有黔西南山水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建设之路。

  锐意改革,释放活力。黔西南州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贯彻落实省“十条意见”的配套措施,为示范小城镇建设“放权、让利、松绑、开绿灯”。从2013年起,州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示范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补助。县级财政对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实行部门联动帮扶工作机制,明确项目职能部门责任,为帮扶示范镇提供智力、物力、财力以及政策方面的倾斜支持。

  “以前儿女都去广州打工,如今都回来了,依靠附近的工厂企业搞运输。”说起这两年来的变化,兴义市清水河镇居民陈启考很高兴。他家的收入不止这些,去年他修了一栋5层楼房,一楼租出去开餐馆,楼上改造成小公寓,出租给企业的员工,每年租金收入达35万元。

  基于“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理念,如今小城镇已成为黔西南州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清水河镇为镇区合一的特色乡镇。该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并改进政府服务机制,在就医、就业、子女就学、超市建设等方面提供优质便利服务,吸引更多村民到核心镇区置业安居。镇党委副书记袁煊松告诉记者,清水河镇境内有数家工厂企业,现代化小城镇的建设为企业职工和当地老百姓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从2013年底到今年6月,全镇已实现投资3亿多元,已建成数十个城市建设项目。到今年9月,该镇将完成城区建设面积1.6平方公里,项目投资总额达5.8亿元。

 

核心

以人为本筑城镇

  黔西南州在特色小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始终坚守“人的城镇化”,坚守本土文化与城镇建设和谐可持续的融合,不断强调城乡社会公共管理层次与管理网络不断构建的过程,是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不断向农村流淌并与农耕文明不断融合的过程。

  如何真正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在城镇化进城中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黔西南州在特色小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始终坚守“人的城镇化”,坚守本土文化与城镇建设和谐可持续的融合,不断强调城乡社会公共管理层次与管理网络不断构建的过程,是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不断向农村流淌并与农耕文明不断融合的过程。

  “我们因地制宜建小城镇,每一个城镇都有它的特色和亮点,建设都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实现了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黔西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单春生自豪地说。

  贞丰县将城镇建设与美丽乡村一体联动,围绕彰显者相镇布依文化、三国文化、地母文化、饮食文化特色的核心思路,以小城镇为核心,以北盘江大峡谷、三岔河、双乳峰、宰相古镇、纳孔村等自然山水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绿道系统为纽带,提升镇区环境、发展旅游业态、推动镇村联动,促进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旅游景观型示范小城镇建设,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道路。

  曾经上演诸葛亮“七擒孟获”历史传说的千年古镇者相围绕“山水者相·多彩画廊”定位,即将涅槃重生。

  以山水风光、人文资源为支撑,贞丰者相、兴仁巴铃、兴义泥凼、晴隆史迪威小镇等一批示范小镇与178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同步推进,联动发展,对街面建筑、配套设施、旅游景点进行尊重历史民俗风貌的改造和新建,让山水田园、城镇村庄、地方风物共存共融,和谐发展。

  兴义市清水河镇为了让园区内的50多家企业的8000多名员工住得下来,工作得安心,结合实际规划新建了以服务产业园区为主要功能的新兴城镇,打造企业后花园。在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工程的同时,精心实施了企业梦家园、工业广场、街景小品、山体公园、停车场等一系列项目,从全局上完善城镇功能、打造智慧小镇。

  “清水河镇最大的特点,它是一个建在荒山上的城镇,昨天的荒山,变成了今天的小镇和产业园,明天,它将成为老百姓的乐园。它的建设,开创了全省城镇建设中零用地的先河,也真正切合了省委省政府向荒山要地的决策和要求,用城镇化来治理石漠化。”黔西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单春生解释说。

  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巴铃镇结合特有的山水、林、田、湖资源,以打造绿荫河公园为主体,进行道路、河道治理、广场、游泳池和沿河水生态修复,建设会呼吸的“海绵型绿色小镇”。昔日脏乱的河道、城郊摇身一变为水生态示范公园,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天堂。

 

链接

十八小镇齐发力

  走进普安县青山镇,处处感受到这个地处深山环抱中的夜郎古镇迸发出的激情。

  这个曾在“盘江八属”中独占鳌头的古镇在沉寂多年后,终于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作为普安县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青山镇依托正在建设的中电普安火电厂等大型建设项目,加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千年古镇即将旧貌换新颜,将成为普安县南部经济带中重要的增长极。

  军屯古镇鲁屯地处义龙试验区核心区内,在试验区的建设中,鲁屯这个一度曾经相对封闭的古镇大道通衢,正在张开双臂,吸纳聚集人口、产业。镇区目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古街修复,景观河道改造,新建了水体公园、旅游服务中心和三个民族文化体验馆项目,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此外,义龙试验区产业汇聚为鲁屯小镇创造了良好环境,入驻的金茂集团LED、恒力新能源、西南建材等企业为镇区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借助试验区“三桥三园三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义龙实验区辖区内的顶效、雨樟、龙广、新桥等小城镇夯基础、兴产业、聚人口。

  2014年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接近全州的一半,搭建起黔西南州先行先试、开放开发的新高地。

  兴仁薏品田园小镇是一个依靠产业实现“无中生有”的小镇。

  有着“中国薏仁米之乡”称号的兴仁县是全球薏仁米市场集散地,围绕薏仁米种植、生产以及系列产品加工、保健养生文化的打造,衍生出的产业集群,该县引进资金打造了这个特色农产小镇。

  在产业兴城同时,县里松绑放权的利好政策,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参与到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开发商铺楼盘,发展电商运营团队,丰富商业形态,破解了资金瓶颈。仅今年初以来,黔西南小城镇累计引进各类资金19.9亿元,是财政投入的57倍。

  通过实行产城互动为支撑、镇景融合为亮点、镇村联动为载体、民族文化为特色,黔西南州一批示范型小城镇正在升级转型、率先崛起,正是这些标杆和榜样的力量,让全州新型城镇化呈现“百舸争流,群星闪耀”的良好态势。

  预计到今年底,黔西南州18个示范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350公顷,新增人口3.5万人,在示范小城镇带动下,全州城镇化率每年保持了两个百分点的增速,全州布局“一核一圈两翼”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

  18个示范小城镇奋力追、加快赶,各项指标增幅均处于全州前列,一大批比肩城市标准的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项目相继建成,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20亿元,建成道路246万平方米,注册企业877家。预计2015年财政收入将达到8.8亿元,带动美丽乡村建设37个,完成项目投资69.11亿元。

  黔西南州18个示范小城镇名单:兴义市清水河镇、泥凼镇、乌沙镇;兴仁县巴铃镇、屯脚镇;贞丰县者相镇、白层镇;安龙普坪镇;普安县青山镇、龙吟镇;晴隆县沙子镇;册亨县坡妹镇、丫他镇;望谟县蔗香镇、郊纳镇;义龙新区雨樟镇、龙广镇、新桥镇。 

 

 

来源:9月18日《贵州日报》7版    编发:胡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