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听民声]贵州边远苗乡:朗朗书声映朝阳

15.01.2015  19:40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5日电(记者骆飞 李春惠)“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隆冬的早晨,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从苗寨裕民村育民小学传出,声音清脆悦耳,充满稚气。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室里,驻村干部郭知涛正领着8个孩子晨读,不知消失了多久的晨读声,去年4月又再次在边远的苗寨响起。

    裕民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加鸠乡,地处月亮山腹地,苗族世代聚居于此,山上层层开垦的梯田镌刻着此地农耕文化的发展轨迹。村民们守着富饶的梯田,但因交通闭塞、设施落后,大都仅能解决温饱。谈起教育,更多的是迷茫与无奈。

    “学校是新加坡爱心人士捐建的,2009年正式开课。”郭知涛指着育民小学教学楼前的一块石碑说,学校共3个年级,44名学生,最大的9岁,最小的仅5岁。

    眼前一栋两层砖砌的教学楼是育民小学的全部,近240平方米的空间被教室、办公室、厨房、柴房等挤得满满的。“没多余的地方,连楼梯角都放着杂物,很多窗户都没玻璃了,冬天一吹风,挺冷的。”郭知涛说,学校有两个专职教师,还有个师傅做“营养午餐”,作为村级教学点,这里的条件还算不错。

    “85后”的郭知涛是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商贸系的教师,去年3月加入到贵州省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进村当天,上午9点从省城贵阳出发,由于山高路远,大雨倾盆,一行4人直到晚上7点才到乡里,但这距离郭知涛任职的裕民村还有110多公里。

    “我是教师,更关注山区的教育,整个加鸠乡的教育情况都不好,裕民村更是落后。”郭知涛说,原本打算帮村里找点项目,但得知这里从没走出过大学生,觉得发展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他四处奔走,争取各种渠道联系爱心人士,捐来了不少课本、书包等学习用品,还为学生和村民募集了很多过冬的棉被和衣物。“近年来国家对山区教育的投入很大,这里也有电脑,但没人会用。”郭知涛说,孩子们很聪明,对什么都很好奇,总问个不停,真是一群“十万个为什么”。

    平日除了干点村务,郭知涛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村民对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后要花钱上学的忧虑。村民王老叶说:“姑娘学习好,但家头真拿不出钱给她上学,要读高中确实没办法。

    王度是王老叶的女儿,在加鸠乡中学读初三,成绩优异。“我想读书,不要像其他人一样那么早结婚,不要再过贫困的生活。”谈到读书,王度眼里充满渴望。

    郭知涛说,贫困是教育发展的瓶颈,但这里落后的教育观念、早婚观念以及短浅的发展观念制约着一切发展。为了让王度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们能够实现梦想,郭知涛正在寻求“一对一帮扶”,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今后的读书问题。

    像郭知涛一样关注山区教育的人很多,每年都会有不少志愿者来支教,国家特岗教师计划也有力地充实着基层教师队伍,推动着基层教育的发展。

    加鸠乡副乡长潘小江说,教学点的教育状况确实不好,但当前农村学龄儿童减少,有的教学点甚至没有学生,正面临着拆并,乡里就没有投入太多去支持。

    清晨,站在山头,望着远处的另一个教学点,一栋倾斜的木楼,破败不堪,学生爬山上学的身影清晰可见。伴随太阳升起,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又再次响起,郭知涛坚信,即使有的教学点会因拆村并校而消失,但大山里的读书声绝不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