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

28.10.2015  16:5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当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基层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与时俱进,展现自我风采,实现价值的更大发挥,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层干部队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在有些干部能力不足,群众观念不强,服务群众意识不高,工作作风飘浮,工作上“走马观花”、应付了事,行动上办事拖延,不负责任,遇到问题不善处理或不敢处理,面对问题绕着走,推诿扯皮“放空炮”等现象。         “非学无以广才”,“打铁当须自身硬”,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加强学习,自觉提升个人素质,在实践中努力锤炼工作能力,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以“逆水行舟”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新形势下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还要具备善于分析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基层干部必须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不仅要在主观上“好”学、行动上“乐”学、更要在方法上“善”学,深入群众,不耻下问,才能不断积累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增加服务好基层的本领。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是对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要扎扎实实服务好群众,让群众满意,这是一件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不少基层干部时常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时期下形势的多变赋予了基层干部更高的使命,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创新思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真情、实情做好服务工作。基层工作最忌居高临下、官气十足、发号施令,这是不切实际、脱离群众的行为,这会让群众很反感甚至引起群众误解和怒火。在服务基层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巧用群众“内部力量”,于工作中见思想,于行动中显真情,秉持公心的态度,求真务实、不断进步,履职尽责抓好本职工作,才能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 总之,基层干部提升能力素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觉放低姿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多讨教,乐意在小事、难事中去融合情感、磨砺品行、锻炼能力,才能赢得群众信任,成为善做群众工作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