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花正盛 多彩贵州大繁荣

10.02.2015  12:15

  可能是你刚刚听过的一场理论宣讲,可能是我摆在案头的那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也可能是他即将参加的那次春节慰问演出……它们都很普通,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贵州省基层广大群众的生活必需品。

 

  盘点2014年贵州省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你会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这一年,基层文化生活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2014年11月,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26位农民把摄影展从村里的小广场搬到了省城贵阳。这个摄影群体,拍摄者是农民,拍摄内容也全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场景,无处不透露出黔西北农村辛劳、富足、甜蜜的影像。

 

  喜笑颜开的,又岂止这26位。贵州省投入1000万元建成200个农民文化家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在,农民文化家园已经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窗口、展示文艺风采的舞台、丰富休闲娱乐的场所、聚集农村文化资源的园地。

 

  这一年,乡村学校少年宫打开农村教育新天地——

 

  课余时间里,湄潭县永兴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常常聚集在少年文化宫刺绣室,跟着老师学手工刺绣。学会“绝活儿”的孩子们得意地说,“刺绣”是镇里的特色,永兴“背带”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像这样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如今遍布贵州省各地。贵州省投入建设经费4200万元,新建210个乡村学校少年文化宫。乡村学校少年宫也日益成为保护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农村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兴趣、激发潜能的崭新平台。

 

  这一年,各地颇有特色的道德讲堂正在担起重任——

 

  麻江县结合群众需要,利用道德讲堂这一平台创造性推出“群众点单,部门上菜”,巧妙地把理论宣传与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受到群众纷纷称赞:方式“接地气”,听后很“解渴”。

 

  贵州省把道德讲堂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宣传部长上讲堂”和“德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在广大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窗口单位开展活动。3万余场道德讲堂,761万听众,宣讲人员以讲故事为主或通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进行切入,把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注重与大家互动交流,真正做到了让基层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这一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深入人心——

 

  2014年新春伊始,孔学堂“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庙会就点燃了传统文化热潮,国学讲座场场爆满,写春联猜灯谜“站无虚席”,“到孔学堂里过春节”的呼声迅速传播开来。

 

  贵州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稳步前进。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集合各种宣传教育资源、传播手段,利用各种宣传文化阵地,基层广泛开展理论、新闻、网络、文艺、社会等宣传教育,形成了强大舆论声势,让核心价值观宣传天天见、不断线。

 

  这一年,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制度保障——

 

  贵州省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制定《“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纲要(2014-2018年)》,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个个平台,一场场活动,一支支队伍,在不断拓展基层文化建设的渠道、途径和载体的同时,也让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富足。

 

  2015年,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基层工作加强年”,贵州省将集中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强基层工作队伍,进一步打牢基层基础,补齐工作短板,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推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邹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