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促增长保总量 确保2014年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

29.07.2014  10:32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3780亿元,为2000年以来半年完成进度最高的一年,为确保全年突破9000亿元、争取9200亿元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狠抓目标化管理、科学化推进、项目化落实和精准化服务,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是7月2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作《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的报告》时提到的。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下半年,将把促增长、保总量作为首要任务,重点突破工业,着力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抓平台、强基础、增活力、防风险,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上半年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8%,排全国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1%、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8.4%,均排全国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排全国第6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3%,排全国第8位;进出口总额增长46.2%,排全国第3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21%和23%,排全国第3位和第4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狠抓目标分解调度——年初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和支撑生产总值核算的24项指标逐一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有力地促进了增比进位。采取月旬评估、季度分析、专题研究、专项督查、现场办公等方式,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及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强力推进改革开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出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矿产资源配置、营改增等改革。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登记户数、注册资本分别增长32.1%和51.6%。贵安新区完成投资286亿元,“两横三纵”主骨架道路基本建成。支持贵阳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启动建设双龙临空经济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力开展专题招商和行业招商,实际到位资金3461亿元。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编制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等规划,制定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办法,实施“7+N”云工程,推进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工业企业6212户,新增入规企业206户。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10亿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出资总额增长34.4%和52.2%。旅游总收入增长23.2%。加快推进能矿等产业转型升级,煤炭产量9400万吨,发电量830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增速6月份回升到13.8%。

    全力扩大投资规模——集中开工3批共1552个项目,总投资7149亿元。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00亿元。铁路、公路、水运、水利投资870多亿元,其中公路水运投资613亿元,排全国第1位,贵阳机场进出港旅客增速排全国第2位。“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完成投资223亿元,为年度任务的75%。“5个100工程”完成投资2249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37.4%;建成标准厂房380万平方米。城建、房地产投资分别完成905亿元和1057亿元。完成民间投资1478.6亿元。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准。启动赤水河流域12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12件实事有序推进。建成重点减排工程13个和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18个。淘汰落后产能509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完成营造林303万亩。生态文明水平指数、区域发展指数分别排全国第10位和第4位。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334亿元。围绕“六个到村到户”,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贫困县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加快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34.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28.4万套,扶贫生态移民房建成4535套。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同比多增8万人。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98元,农村低保年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2125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3.7%。扎实做好防汛抗灾工作,下拨省级财政救灾资金2.2亿元。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1%和16.7%。

    精准搞好企业服务——组织“9+1”服务组,开展两轮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共发现和梳理问题4000多项,已解决2400多项。制定实施省政府领导挂帮服务重点企业工作制度和联系省重点项目制度。扎实开展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专项督查活动,出台38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和37条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扭转负增长局面,工业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6.6%。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基本完成省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大力推进减政、减负、减支,省级行政审批取消10项、下放21项、合并39项为15项,省政府工作会议、普发性文件数量分别减少41%和6.5%,为企业减免税128亿元,继续压缩5%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9+3”计划。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平台加快建设,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