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品牌凸显文化聚合效应

05.02.2016  11:25

深度再造 求新图变 扩大影响

多彩贵州品牌凸显文化聚合效应 

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作品《拜年》  

多彩贵州”商标注册新闻发布会  

多彩贵州风》剧照  

前言

2016年1月,“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推动上市。

与此同时,贵州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品牌节目《多彩贵州风》,历经10年积淀与坚守,面向旅游市场演出3100多场,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营运该文化品牌的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多彩贵州风》也获得了“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以及省委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一方面积极实施转企改制,组建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另一方面突出贵州民族文化多元多彩的特色,大力推进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建设,发挥品牌和互联网优势,创新文化发展机制,探索以“园区+品牌+互联”为模式,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多彩贵州”这一文化符号历经11年磨砺,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2015年初夏,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打破3100场商演记录;一部由茅台集团与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酒文化影像歌舞诗《天香》,在贵阳大剧院成功试演,并已在茅台金奖百年香港纪念活动上亮相;苗族神话歌舞剧《蝴蝶妈妈》创作方案,在人们的期待中诞生。为使“多彩贵州”的形象更富神韵,我省文艺界正努力打造更加璀璨夺目的作品。

贵州人塑造出“走遍大地神州 醉美多彩贵州”的神话,从“多彩兴省”到“生态立省”、“多彩贵州云”,再到“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抓好四个一体化,宣传推介好贵州特色产业五张名片”,“多彩”的内涵更加厚实,外延更加宽广。

多彩打造精彩

2015年,受国家旅游局派遣,《多彩贵州风》代表中国文化参加中东欧投资贸易促进会,在匈牙利、瑞士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瑞士相关公司及机构还表示将与《多彩贵州风》进行娱乐演艺方面的深度合作。6月,“亲情中华 多彩贵州”北美文化周再次在美国、加拿大举行,“文化贵州”牢牢锁住了世界的目光,贵州表情正在世界面前充分展现。

2005年春,贵州播种第一粒“多彩”种子开始,对贵州独特的自然和多样性人文景观进行了生动诠释和展示,激发人们唱响“讴歌贵州、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主旋律。“多彩贵州”一下子让贵州的魅力高频率展现于世人眼前。省史学会副会长熊宗仁曾评价说,“多彩贵州”亮了起来,其成功就在于敢于实践。“多彩贵州”的辐射力与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一场文化事件,其成功塑造的过程本身就促进了贵州发展。

握指成拳,集腋成裘。2005年至2013年,以歌唱、舞蹈、小戏小品等形式每年轮流举办“多彩贵州”主题文化活动,对贵州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舞蹈、戏曲进行全方位的盘点、梳理和整合提升。活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引领群众文化生活健康发展,实现基层到舞台再从舞台到基层的良性“循环”,藏在大山深处的贵州原生态歌舞和戏曲走上舞台,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挖掘,同时在保护中进行大胆的艺术实践,使其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促使贵州上下在历经“多彩贵州”文艺实践和文化构建的基础上,以时代的审美自觉,重新审视贵州本土文化的价值,强化人们对贵州本土文化发掘、保护和传承的意识。目前,全省5000多所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

多彩贵州”文化活动凸现聚合效应。2014年,“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演绎为国际原生态文化大汇活动,集合美术、歌舞、摄影、电视节目、民间工艺等形式,搭建全球原生态文化的研究、交流、比赛、展示平台,近20个国家近百支团队参与活动。贵州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的高地。

多年来,“多彩”的种子遍地生根开花,其所承载的创新精神内涵,一直是激励贵州人前行的巨大源动力。

跨界拓展路径

多彩贵州”的魅力,直接催生了一个企业——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一方面长期驻场贵阳大剧院进行《多彩贵州风》商演,同时探索开拓影视业务,今年该公司参与制作的纪录片《岜沙汉子》,喜获美国休斯顿电影节金奖。

多年来,我省以《多彩贵州风》为载体,拓展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踏访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法国、韩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也因此探索出了一条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品牌运营之路。  2006年至2008年为第一阶段探索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多彩贵州风》打造第一、二版本,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巡演,进驻贵阳大剧院,形成固定的驻场演出,在巡演和驻场演出这两种演艺形式的基础上,成立“多彩贵州艺术团”,配合贵州旅游宣传,在全国推广贵州文化。

2009年至2012年为第二阶段开拓期。此间打造第三版《多彩贵州风》,开拓国际演艺市场,完成剧院演出与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为适应不断发展的贵州旅游市场,2010年又酝酿第四版《多彩贵州风》,借鉴了《宋城千古情》《魅力湘西》等国内成功旅游演艺的经验,引入主持人和互动环节,将《多彩贵州风》从原来的重艺术变为艺术与市场并重。这一版本模式演出至今,成为贵州旅游演艺市场的经典,受到来黔游客的广泛赞赏。

2013年到目前,《多彩贵州风》实行驻场演艺与文化演艺项目两条腿走路,承接了贵州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同时进行多彩贵州大舞台建设、黄果树陡坡塘6D数字影院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投资,成为既以文化服务为主导业务,又以文化产业投资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文化产业公司,初步形成《多彩贵州风》定点演出、节庆商演、国际商演、文化项目执行、艺术培训、舞美灯光设计制作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成立省内大型综合性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以规范的管理和运作,为推动公司上市做积极准备。

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已初步形成以《多彩贵州风》品牌为主的贵州文化演艺子品牌格局,打造以茅台酒文化为主的节目《天香》,贵州茶文化为主的节目《青花》,大型民族歌舞剧《奢香夫人》等,将《多彩贵州风》品牌及运营模式向贵州各地复制推广,使之形成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品牌。2015年6月,由公司重点打造的黄果树6D影院项目正式与游客见面,该项目集贵州地质奇观演变体验、智慧旅游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是宣传黄果树区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一批影视、演艺剧目成为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源头索引,开始链条化发展。如为拍摄电视剧《奢香夫人》而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已经成为旅游热点;为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拍摄而建的“安南古城”,在外景拍摄时就成了旅游热点……各演艺企业迈开大步闯市场,开始参与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常态化的演出活动。贵州文化演艺集团的《海棠·秀》,黔东南州歌舞团有限公司的《仰欧桑》、《行歌坐月》等,纷纷在全国巡演,全省目前已经推出9台大型驻场演出。

通过10年的不断努力,“多彩贵州”撬动了一个省级文化品牌,并从文艺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各个层面。2010年,国家商标局通过了46件“多彩贵州”商标注册证,460项“多彩贵州”商标专有权直接拉动旅游、演艺、金融、房产等产业发展,带动投资100亿元以上。

十年磨一剑。随着‘多彩贵州’品牌的持续塑造,‘多彩贵州风’是贵州人的自信心与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是文化硬实力的有益尝试。”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剑青说。

品牌集群发力

2015年6月,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创作资助项目——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音乐剧《嘎老》,在黔东南州榕江县三宝侗寨排演。这是贵州实施舞台艺术精品战略,立志提升侗族大歌影响力的艺术实践。

从黔东南走出来的苗族姑娘丑丑还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就自筹资金拍摄了她的处女影片《阿娜依》。影片刻画的是贵州的山水、美丽的侗寨鼓楼,朴实的少数民族同胞。2011年2月,她的第二部电影《云上太阳》荣获第十七届美国塞多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最佳摄像奖”和“最佳影片奖提名奖”等3项大奖,丑丑由此开启了她作为职业导演的艺术之旅。

无独有偶,贵州籍旅加油画家胡军,选择“背带情”系列油画作品作为其个人画展的主题内容,在美国纽约第一银行画廊展出;创建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的曾丽承接父亲曾宪阳衣钵,精心打理民族藏品;设计师张寒瞄准贵州民族元素,以“惜缘”的意念将设计的“XY”品牌服饰推向加拿大国际时装盛会上;贵州实施“锦绣计划”,以“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为载体,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发展。

2014年起,贵州更是在舞台艺术、影视动漫、出版和美术等领域,以原生态音诗《嘎老》、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苗族歌舞诗《仰欧桑》、正在摄制中的电影《侗族大歌》、纪录片《山脉、人脉、文脉》、广播剧《侗歌声声》等艺术作品为载体,以当代艺术表现形式,提炼和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进一步阐释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强化“多彩贵州”符号效应,激活传承创新的潜意识,使“多彩贵州”凝结为文化产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的贵州,列入国家级名录的规模位列全国第七位,特别是侗族大歌,早已享誉世界。传承、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多彩贵州”品牌深度挖掘的基础工程,二者相得益彰。

为此,贵州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从2014年开始,贵州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程,力争5年内使贵州由“非遗”资源大省变成“非遗”资源强省。

到2015年底,我省将初步建成全省性统一数据库平台,“多彩贵州”品牌形成系列组合优势,让贵州地域文化、原生态文化的元素、符号,在舞台、屏幕、报刊、网络等领域得到充分体现,长远目标是力推“多彩贵州”品牌成为中国著名文化符号和标志,贵州成为中国原生态文化集聚展示交流重要基地。

贵州以活态保护为核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土壤和条件实施整体性保护。出台《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侗族大歌传承保护行动计划”,大力扶持国家级丹寨古法造纸、苗族蜡染和台江银饰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准备再申报3至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命名5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目前,我省“非遗”工作人员正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深度调查,积极搭建覆盖全省、影响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网络。以原生态文化为根,精心编创推出群众反响好的重大原生态文化活动,以民办公助形式,对一批重点民族节日的集会场所进行抢救、保护。在旅游发展中提升文化品位、拓展文化内涵。

鼓励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使蜡染、刺绣、织锦、土布、染织等系列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利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等技能大赛平台,激励传承人、工艺大师提高技能,发现和培育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传承人、工艺大师。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加快“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和“多彩贵州城”建设,将之塑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传播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支持东山古玩城、花溪文化苑等文化综合体建设,扶持“凯里苗侗风情园”,雷山、台江“银饰刺绣一条街”和“雷山控拜银匠村”等产销链。

加强省部合作和国际民间文化交流合作,利用航空、高铁等城际交通服务站点,建设一批展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引导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到贵阳交易交流,把贵州建成为全球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传播平台。

记者手记

神采飞扬的贵州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商科想筹备一个中国地质摄影节,他说:“如果要筹备这个摄影节,第一届非在贵州不可。‘多彩贵州’的自然禀赋自不用说,关键是还有贵州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只言片语间,传递出世人共同的一个认知:“多彩贵州”是一座民族民间文化的“富矿区”,是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的“中国窗口”。

的确,“多彩贵州”品牌历经10年打造,以文化和旅游两张牌,塑造出贵州的对外新形象。近几年,以“多彩贵州”为符号,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其外延方面,仍需进一步的努力。如何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活动、重大会议、重要决策部署,把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文化、外宣结合起来,形成外界对贵州饱满丰富的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要用新的思维对“多彩贵州”的形象进行深度再造。

历史学研究员范同寿建言,民族民间文化,喀斯特山地高原的景观文化,悠远、厚重、神奇的避暑文化,土司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多彩贵州的五张牌。如果我们玩转这五张文化牌,那么,多彩贵州的形象就更加丰富饱满,更加神采飞扬。(周 静 葛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