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树贵州新形象

16.01.2015  11:02

    1月15日,记者到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兴隆村民组采访,该村民组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条条水泥路连通了一家挨一家的农家乐餐馆,每个农家乐的院子都打扫得一尘不染,路上看不到一片垃圾,远处的青山绿水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绿野农家乐陈老板告诉记者,这几年,村子每天都干干净净,不比城里差,我们这些农村人也都知道“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了,它给我们带来了客人,带来了福气。

    2006年,贵州省以建设“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目标,在全省广泛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下大力、出重拳、下猛药治理公共厕所脏、车站码头脏、饮食摊点脏、集贸市场脏、城乡院落脏,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摆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等“五脏五乱”问题。2008年,我省以窗口行业为重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2013年,为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推进、巩固提升文明创建工作,对外传播贵州好声音,展示新形象,我省将“整脏治乱”和“满意在贵州”两项工作整合为“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创建活动。

    9年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深入推进,已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品牌,为树立美丽贵州的良好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级均成立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措施,形成了党政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各方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2014年9月10日至11日,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率省政协主席会议视察团视察贵阳、安顺等地的“整脏治乱”工作,视察团充分肯定了“整脏治乱”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强调通过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市民文明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得到增强,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较以往有明显改观,同时要求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庄重肃穆的会场,与会人员正在聚精会神观看纪录片,里面播放的正是城市大街小巷、各个角落的脏乱差现象和各种不文明行为,这是贵阳市召开常委会时播放《镜头对准死角》的一个场景,通过常委会现场办公决策,明确责任到人,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黔南设立“12345”民心热线,整合13个县(市、区)的热线,建立起统一受理平台,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各地在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开展日常督查、专项督查、交叉检查、明察暗访、满意度测评、评比表彰等活动,建立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把以往的被动管理变为现在的主动管理、有效管理和长效管理。

    家住贵阳合群路的王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这里是夜市,每天早上起来经常看到满地垃圾,现在变得干净多了,晚上也没有噪音了。

    2012年至今,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亿元,对公厕、农贸市场、人行天桥、环卫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使城市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将政务服务、旅游接待、公共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流程作为重点,持续不断开展明察暗访,进行舆论监督,有力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如今我们可以感觉到,自觉走斑马线的人多了,乱穿马路的少了;公共厕所干净整洁的多了,脏乱臭的少了;自觉讲究卫生的多了,乱吐乱扔、乱排乱倒的少了。2014年调查显示,群众对城乡环境综合满意率为83.64%,比2006年提升14个百分点,“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已经成为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对于对内提升素质、凝聚人心,对外提升形象、扩大影响,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沈仕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