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优势筑就“云上贵州”

23.05.2015  10:15

    “如果全国有三个发展最好地方的话,贵州一定是最后一个。如果大家错过了三十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不止一次这样提醒世人。

    这样的断言绝非随口而来。当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新时代到来之际,贵州,这一位于中国西南的省份,独特的“中国机房”优势不断出现。

    地质结构稳定,地震、台风等灾害罕见,生态环境优良,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的利好机遇,以及贵州长期以来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上累计的产业基础,不断吸引大数据企业和人才汇聚贵州。

    生态区位

    成就天然“机房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在贵州中部,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微弱、地壳相对稳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极低。20世纪以来,全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而贵州在地震名单之外。

    稳定的地质结构稳定和较低的灾害风险,为信息网络设备提高了运行的安全系数。此外,贵州能源优势铸就了丰富的电力资源,能为大型机房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贵州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理想之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就曾表示,贵州的能源、气温等条件适合发展大数据,电力充沛、能源富足、稳定可靠,是“西电东送”的起源,工业用电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贵州,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5度,全年的风速以微风为主,极少受到雾霾和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常年优良。清新的空气稍微过滤就可以直接进入机房,符合精密制造业研究发展的要求和创新创业者的居住选择。

    贵州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说:“贵州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与世界上以发展信息产业闻名的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非常相似。这样的宜居条件对于高智商、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去年底,贵广高速铁路开通,开启了贵州高铁时代,未来即将通车的沪昆、成贵、黔渝等高铁,将使贵阳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今年底,省内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为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政策叠加

    创造发展机遇

    自然资源的独占性让贵州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上拥有了“天然禀赋”,如何让企业和人才真正“落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让身处西部的贵州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

    2012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贵州财税、金融、人才等诸多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鼓励贵州推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将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2014年1月,贵安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目标定位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5年2月,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工作获得批准,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正式“落户”贵州。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35个部委相继出台了《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等文件,把贵州推向发展前端。

    与此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目标和任务,并对相关的大数据项目、企业、市场、人才等给予了保障和优惠鼓励政策。还成立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办公室和大数据产业专家团队及高端咨询委员会。

    一时间,贵州成为了大数据产业投资、发展的热土。

    中科院软件所贵阳分部、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技术研究院、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项目相继建设,大批大数据优秀人才汇聚贵州。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云集贵安,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富士康集团落户贵安新区,

    开工建设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携手贵阳,共同打造的“中关村贵阳科技园”……阿里、百度、腾讯、华为、浪潮等一批领军企业“落地”,与贵州一起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基础配套

    凸显产业优势

    如果说促使企业快速“落地”的是各项利好政策,那么推动这些企业快速发展的,则是贵州良好的产业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就作为011、061、083军工基地,布局形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三大产业体系。现在,以传统军工企业为核心的航空电子装备行业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贵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做大产业存量的同时,贵州也在积极做优新的产业增量。

    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以贵安新区为核心,贵阳市、遵义市为两极,多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信息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产业配套升级等计划,推动全省信息产业发展。

    据省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贵州接入网站总数9809个,备案网站总数35601个,省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100Gbps。贵阳、遵义、安顺通讯实现同城化,并与贵安新区一起共享“0851”区号,利于促进资本和项目高效、灵活地在区域内配置。

    目前,总投资130亿元的三大通讯运营商数据中心正在贵安新区建设,建成后,将使贵阳周边特定区域集聚20万到30万个机架、上百万台的服务器,数据存储规模可达EB以上,成为国内第一、全球靠前的数据聚集地之一。

    与此同时,中关村、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园等落户贵阳和贵安新区,可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子浆料和电子级磷化工产品、半导体材料和稀土磁性材料等材料,贵州已具备良好基础。

    2014年,全省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企业1721家,新增大数据及关联产业注册企业263家,各领域数据量的爆发性的增长和大数据应用需求的集聚增长,成为了大数据企业的广阔市场。(王鲁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