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大学生共同体验贵州非遗传统工艺

25.07.2017  02:00

贵大新闻网讯(贵州大学港澳台办公室 供稿) 7月19日28日,由贵州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共同举办的“多彩贵州非遗传统工艺工作坊夏令营”活动在贵州举办。来自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实践大学等台湾十余所高校的30位设计类师生,与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的22位师生进行了联谊配对,共同开启以“传承、融合、创造、创新”为主题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创精彩之旅。

台湾同学们旅途的疲惫很快就被新鲜感所打破,对于贵阳的第一印象,他们各有各的关注点:“很凉爽”、“马路很宽阔”、“比想象中的繁华”、“机车没有台湾多”。在接下来的黔东南民俗文化交流中,台湾同学们对贵州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想感悟。

19日下午5点,黔台师生在贵州大学美术学院一号楼208教室会面,美术学院设计系系主任周子鸿以及学院教师代表,台湾教师代表,及黔台两地同学们逐一作了自我介绍,并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期望。黔台两地的39名同学自由组合,分为四组。来自台湾的陈俊豪老师和施昌甫老师,以及美术学院的李莉老师和王旻昱老师作为各组组长,分别组织大家进行了交流讨论。

相同的语言,让年轻朋友们交流起来轻松、自在,几个小时的相处使彼此逐渐熟悉,刚见面的尴尬气氛转变为有说有笑的情形。晚宴的氛围融洽,台湾师生们对贵州菜也颇有一些感受:“偏辣”、“酸汤好吃”、“口味很特别”。

20日上午,夏令营活动的开营仪式在贵州大学北校区文化书院举行。贵州省台办副主任代玲、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杨伟明等领导出席。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听取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中午,团员们 赴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是一座白色的小型仿古建筑院落,馆内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以苗装、绣片、生活用品为主要展体,体现一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是怎样传承他们的民族文化。展馆一楼展示了有关民俗文化的代表衣物及器物。如一件相传了七代人的苗衣、儿童衣饰、印有苗族创世神话中的图腾始祖“蝴蝶妈妈”主题意象的衣服等;第二层展出的主要是贵州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作品,刺绣技术包括平绣、马尾绣、辫绣、数纱绣等16项;第三层是贵州少数民族相关书籍的推介。

听着小郭老师为大家做的详细讲解,两地师生们都对馆内的藏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仔细观察绣片上的纹路,了解物品蕴含的涵义。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学系的陈夗媃同学分享了她的参观心得,她认为馆内的民俗物品都非常有特色,发展潜力很大,就是缺乏潮流来带动。馆内苗家儿童服饰最吸引她,“这个小衣服看着太让人喜爱了”,夗媃说。

下午四点,大家来到多彩贵州文创园区,园区拥有大陆第一家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分为传承和展示两个展厅。全体师生分为两组分别由馆内导游带领观赏了侗族风雨桥、苗寨吊脚楼、安顺屯堡等建筑模型;以“大、重、奇”为美的苗族银饰;印有驱鬼纳福“韦”字的德江傩堂戏面具以及各族传统医药、体育;布依六月六、侗族萨玛节、苗族姊妹节、仡佬族毛龙节等民俗节日的展示。台湾同学们还购买了一些贵州特产,刺梨酥、玫瑰糖、波波糖等。

问及对贵州非遗文创与台湾文创的区别,台湾大学的同学袁勋说:“贵州非遗元素很丰富,从每件物品中都能感受到很浓厚的民族文化;台湾文创目前的发展比较偏商业和生活化,两岸文创应该相互取长补短。。

当晚,团员们入住贵州省凯里市。贵州的同学主动带领台湾同学品尝了“烤肉串配杨梅汤”、香辣炒螺丝、烤小豆腐等当地小吃,还尝试了外省人最怕的“折耳根”,台湾同学们大多表示味道很腥,不太能接受。。

21日上午8点,根据行程规划,大家出发去到黄平飞云崖古建筑群进行参观。飞云崖因具奇状酷似浓云腾飞而得名,素有“黔南第一洞天”等殊誉。此地是文献记述最详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2006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学们观赏了晚清南方建筑月潭寺、皇经楼等古建筑。几位贵州非遗人士包括苗家刺绣人、革家蜡染人、黄平泥哨工艺传承人、银饰纂刻人等6位大师在此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同学们既可以近距离地观看他们的制作过程,更可以现场进行咨询、互动。如同学对革家蜡染很常见的鸟图案的涵义表示好奇,革家阿姨们解释鸟代表着快乐和幸福;苗家刺绣一小块儿绣片所花的时间,苗姑娘们说至少要半年才能完成;革家人使用的刻刀是铜制的,已经传承4、5代。黄平县非遗中心负责人罗主任担忧地说,目前黄平泥哨非遗人只剩下10余位,数量少之又少,深恐这门工艺失传。。

同学们还陆续参观了观音殿、童子亭等景观,台湾同学喝了当地的山泉水后表示“有矿物质的味道。”

下午3点半,团员们抵达郎德苗寨,入住郎德上寨的当地民宿。大家参加了“十二道拦门酒”民俗活动,从村寨下公路旁开始,沿着进村的小路,设十二道环节,每个环节处都站着两、三个盛装姑娘或妇女,每个环节客人要喝两碗酒。台湾同学们在这个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台湾艺术大学的庄智超几乎喝遍了每一碗酒。然而巾帼也不让须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林羿含一杯接着一杯,展现出女中豪杰的气魄。虽然最后大家都喝得眼周泛红,但却感到新奇快乐与热情友好。

带着微醺醉意,大家悠闲地穿梭在村寨小路中,观看了苗族织锦非遗传承人的工艺展示。两地同学都尝试着亲手体验纺织感受,现场笑声不断。表演场上进行着各类歌舞演出,有芦笙舞、苗家妹的舞蹈、芦笙合奏以及踩歌堂,在最后的节目黔台学生们牵着美丽苗姐姐的手一起加入队伍。晚宴享用的是当地特色长桌宴,大家又被苗姐姐们挨个灌酒,让大家再一次充分感受了当地民俗魅力。

最精彩与融洽的当属夜幕时分的篝火晚会。首先是竹竿舞,同学们跟随节奏跳了起来,在竹竿分合瞬间敏捷地进行跳跃避免脚被夹到,一些同学滑稽的舞姿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然后是“气球爆破接力游戏”,两地同学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在逗乐的比赛过程中加深了彼此的友谊。最后的围绕篝火跳舞环节,几乎是全民总动员,大家跟随苗家姐姐们一同绕着火堆尽情扭动身躯,释放压力,一贯沉稳的台湾同学袁勋也在此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起舞,所有同学玩得不亦乐乎,也更加期待后续的参访内容和工艺设计及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