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民博会国际工艺大师各显风采 从心灵到指尖创意

26.09.2015  10:26

做泥器的埃及艺人。

  做战船的毛里求斯黑人青年。

  文/本报记者王奇图/本报记者邱凌峰

  2015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上,来自荷兰、匈牙利、埃及、毛里求斯、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的手工艺大师各显风采,在他们的巧手中,木条、泥巴、布料等司空见惯的普通材料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制作精美、设计巧妙的艺术品,受到观展游客的喜爱。

  毛里求斯帆船模型 坚持手工制作传递情感

  热爱手工制作的Gobin是毛里求斯一家手工模型船厂的经理,受爷爷影响,Gobin自小便对船模技艺感兴趣,15岁开始跟爸爸学习制作木船模型。

  Gobin告诉记者,木船模型是毛里求斯非常出名的手工艺品,全部纯手工制作,每一艘船模都是根据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船打造的。“这是英国古战船‘胜利号’,是英国海军名舰。”作为一名航海爱好者,这是他最喜爱的一艘船模,因为象征着忠诚和勇敢。

  别看小小一个模型船,却有着相当讲究的工艺流程。制作一艘船模,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船身选用耐久的柚木,再经过切割船板、打磨、制作小零件、喷漆、安装风帆等20道工序。“风帆也都是专门请女工来缝制,每一艘船都不一样。”Gobin说,细工慢活,这样看起来就更加仿真了。

  在Gobin看来,手工艺品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传递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手工制作的东西,对方能够感受到你的心灵,艺术的味道更浓。

  匈牙利心形姜饼:作为礼物送给心爱的人

  在匈牙利展位前,蝴蝶、蘑菇、猪、桃心等各种形状的饼干引来大批游客的围观。这是一种匈牙利传统风格的曲奇,都是43岁的Ferenc亲手制作的,当地人称之为姜饼,每当盛大的节日,大人们就会将各种形状的姜饼送给孩子们。

  Ferenc告诉记者,姜饼不仅是一种很特殊的食物,而且还是一种纪念品。在西方的圣诞节,流传着“姜饼人”的童话,说的是一个刚烤好的“姜饼人”为了避免被吃的命运,一路逃亡的故事,“姜饼人”被用来形容勇往直前的人。

  不仅如此,心形姜饼还与爱情有关。“男孩将心形姜饼送给女孩,就代表有娶她为妻的意愿。”Ferenc说,在匈牙利,心形姜饼大多作为礼物在特殊场合下赠给心爱的人。

  做一个姜饼,大约要花两个小时,Ferenc很享受这个过程。“我经常边做姜饼边许愿,圣诞时我的愿望就都实现了。”Ferenc幽默地说。

  荷兰锡器制作:来自1898年历经五代

  在荷兰展台,Ronald Van Delden正在用300℃高温加热出锡水、现场制作锡制的汤勺、茶杯、酒壶等餐具,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自1898年开始手工制作锡制产品的Van Delden家族,已历经五代,RonaldVan Delden是这家工坊的首席执行官。

  “在荷兰,锡器工艺只有7家工坊能做,我们就是其中一家。”Ronald Van Delden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他制作锡制产品的模具,从模具上刻印的年代看,这些工具都有几百年历史。

  近些年来,除了坚持手工制作传统的餐具,Ronald Van Delden还尝试制作了一些新东西,比如星座、中国的十二生肖等。“我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不受传统的限制。”Ronald Van Delden说,看到自己的构想一点点在手中完成的满足感是无可取代的。

  现在,Ronald Van Delden正在琢磨卡通人物“大白”的模具,准备制作两只锡制的“大白”送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因为孩子们爱它胜过爱我。

  埃及泥雕制品:用巧手将技艺传承下去

  35岁的工艺大师MAHMOD EED正在现场捏制泥雕。13岁那年,MAHMOD EED开始自学捏制陶土制品,现在是埃及小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他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将这项技艺当成谋生的工具,只是单纯地爱好这门技艺。

  MAHMOD EED捏制泥雕的原料都来自大山里,灵感也来自大自然。有时候,电视剧里的形象也能为他带来无限灵感。“用一双手,一些树枝,一把泥土,就能做出最原生态的作品。”不管任何时间,他总是想做就做。

  MAHMODEED说,虽然手工制作很耗时,但是这正是手工艺品的价值所在。在埃及,会制作泥雕的人很少。对于MAHMOD EED来说,能用自己那双巧手将这一民族手工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埃及的文化,这就是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