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给贵州造插上翅膀

22.07.2015  06:52

当这家贵州军工企业开始“试水”民用电梯市场时,电梯只有在大城市、大商场才可一见;当“别人都在想着卖产品”时,这家企业却又在维保上下功夫,用技术和质量来开拓市场;当贵州迈入大数据时代时,这家企业又有了想法,将互联网物联网与制造业结合起来,主动投身贵州大数据产业浪潮中……

仔细分析中航工业贵州中航电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创新发展的同时,顺势而为、乘机而上。也正是如此,即便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这家贵州企业依然逆势而上,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27%。

抓机遇进军电梯行业

中航电梯是贵州的一家“军专民”企业,为响应国家“军转民”的号召,由原贵航集团天义电工厂1995年投资兴建。

也就在这一年,在外学成归来的杨先成回到贵州,来到这家刚刚成立的企业工作。“众所周知,贵航以前是一家制造战斗机的军工企业,一下子要做民用产品,大家刚开始都有点摸不准。”杨先成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高层看到不少大城市、大商场开始使用客用、货用及专用电梯,顿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决定“试水”电梯行业。

当时国内的电梯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国内基本上还没有电梯生产和制造的概念。”杨先成清楚地记得,就是因为自己在大学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偏向机械制造,公司就让自己跟着老工人一起负责电梯的技术研发。

没有参考资料,就自己找书看;没有可供产品研发的设备,就自己设计制造;花费一年多时间,历经无数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杨先成和一帮老工人终于研发并生产出贵州省第一台电梯。

生产出来先没有对外卖,而是装在公司的大楼上,以测试安全性,到现在还在使用。”说到研发电梯的往事,已经当上中航电梯副总经理的杨先成依旧感慨,电梯行业确实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一次难得的机遇。

抢占市场机遇,让中航电梯迈入快速发展期。数据统计显示,在2008年至2012年间,中航电梯工业总产值年增速均超过40%。

用“笨办法”抢占市场

由于国内电梯制造业起步较晚,进口电梯已形成品牌效应,牢牢占据国内各大城市的电梯市场,这制约了中航电梯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的步伐。

2011年4月29日,中航电梯由遵义入驻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客梯、货梯、扶梯、成套电器生产线、仓储中心,试验塔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计划依托地缘优势开拓贵阳市场。

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其电梯市场需求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让中航电梯执行董事胡明感觉有些无奈的是,尽管电梯行业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技术上、配置上基本已经差别不大,但因为品牌效应,不少开发商还是习惯性使用进口品牌电梯。

怎么办?胡明想到一个“笨办法”。行业里都说“电梯三分靠制造,七分靠安装和维保”,这些进口品牌一般都是装了就离开,何不在安装和维保上下功夫?

于是,在安装电梯的一般程序上,中航电梯主动在导轨和门上再增加一道噪音检验程序,以保证电梯上下的舒适度,多数电梯只要没出现故障都不会专门保养,但中航电梯却原则上每半个月保养一次。“看起来是增加了成本,实际上是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公司品牌得到塑造。”胡明说,这一举措的实施,让公司在贵州市场的口碑越来越好。

投身“互联网+”大潮

随着电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航电梯又有了新想法——将互联网、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起来,抢占发展制高点。

“现在贵州、贵阳都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国家也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如果只是一味地生产产品、卖产品,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胡明认为,电梯是一种潜在资源,也可以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收集、处理电梯的各种运行数据,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维保效率,这也是与大数据时代接轨。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安装传感器采集电梯运行、故障和维保数据,经网络传输到电梯运行管理平台,实现电梯的实时监控、故障管理、维保管理等功能,全面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不仅降低物业及维保单位的运营成本,也能提升电梯的运行管理效率。

当然,这种监测不是对电梯内部空间的监测,仅仅是对电梯本身运行的监测,不会涉及到人的隐私。”胡明说,根据设定,只要电梯出现任何异常现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两分钟内将故障传送到维修人员的手机中,15分钟内传送到公司高管的手机中,以及时排除故障。

胡明说,公司已投资数千万元研发电梯物联网监控系统,目前还在完善中,已在部分社区的电梯中开始使用。“相信随着这个项目的不断完善,能吸引更多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胡明预测,到2020年,公司的产品能占到全省50%的市场份额,年产值达到2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