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一举多得”让“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冲锋陷阵

22.01.2016  14:58

               

        新华网贵阳1月21日电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大方县把精选严管“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培养历练干部、全县奋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举全县之智、万全之措和贤能之士,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准、派得对、蹲得牢、帮得上、干得好、得地位,为脱贫攻坚冲锋陷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举”全县之智,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准、派得对。全县公开选。针对以前单位指派闲人应付驻村工作的难题,大方县把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有一定专业特长作为选派“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的硬性条件,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新录用的工作人员中公开遴选145名(后备干部86名)优秀干部作为“第一书记”人选,从准入关有效保障驻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单位特别推。充分利用扶贫、农牧、水利等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和干部拥有专业技术的优势,根据全县各村实际情况,要求这三个部门抽派69名精兵强将分赴到帮扶乡镇的村寨,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全村的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冲锋陷阵。同时,要求派驻单位积极为驻村干部报销食宿交通补助和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加大对驻村干部人文关怀。因村精准派。按照“五类干部”进“五类村”的要求,结合选派干部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长、选派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结合实际把“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安排到最合适、最需要的地方。对全县52个少数民族村和2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相应调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78人,有效做到了按需选派,人岗相适,实现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

 

        二是“举”万全之措,确保“第一书记”蹲得牢、帮得上。考评机制倒逼。制定出台《大方县同步小康驻村干部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实行“三考一评三挂钩”考评机制,即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以日常动态考核、半年目标考核、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年度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与驻村干部个人年度评先选优及提拔使用挂钩,与分队长(副队长)所在单位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与派驻单位年度评先选优和综合目标考核挂钩。通过责任捆绑,有效倒逼部分驻村干部自加压力真蹲实驻、真帮实扶。过程管理比优。创新推行驻村干部“月述职互评”机制。采取“由下自上、逐级推荐”的原则,由各乡(镇、街道)每月评选出乡级优秀驻村干部,并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推荐参加县级优秀驻村评选。以现场观摩、上台述职、相互评选等形式,通过个人述职“晒”成绩,互相打分定等次的方式,评选出当月县级优秀驻村干部20名。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客观公正,大家心服口服,锻炼了干部能做会说善总结的能力。常态监督问责。建立驻村监督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切实解决不下去、少下去、驻不下去等问题,有效防止驻村干部在原单位和驻村点之间“两头滑”和驻村单位帮助“打掩护”现象。整合全县深化作风建设、整治为官不为专项督查等力量,把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履职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坚持做到每周一督查一通报。截至目前,组织开展督查50批(次),20个派出单位58名驻村干部被全县通报批评,20个责任单位负责人被约谈督促整改,16名驻村干部被纳入干部“召回”管理。

 

        三是“举”贤能之士,确保“第一书”记干得好、得地位。学习上有提升。结合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抽派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分别到赫章县海雀村、遵义县枫香镇实地观摩学习,切实加强党务、政务、村务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县委组织部驻雨冲乡金星村“第一书记”小陈采取“大户带动+能人推动”的方式发展产业,吸纳民间闲散资金1000多万元,流转土地4000多亩建成乐业獭兔养殖基地、桂花苗圃基地等8个种养殖基地,让周围群众7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7500元以上。考试中有优待。所有驻村干部服务期满一年,且年终考核测评为“优秀”的,在县组织人事部门权限范围内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考、考调、遴选等各类考试中,被评为省级优秀驻村干部的,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被评为市级优秀驻村干部的,在笔试成绩中加3分;被评为县级优秀驻村干部的,在笔试成绩中加2分。政治上有盼头。建立驻村工作政治激励机制,注重在驻村工作中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选拔干部,对驻村工作中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驻村干部优先提拔31名副科级干部,让驻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真正形成人人都愿意到基层去、个个都主动驻村的良好导向。农村知识青年参加驻村工作表现优秀的,列入村(社区)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村(社区)的干部出现空缺时,可按相关规定任命或补选为村(社区)干部。

        目前,全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帮助发展农村党员141人,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个,累计办理民生实事300余件,走访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2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76余起,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700万元,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受益,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