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千名“爱心妈妈”牵手万名留守儿童助推精准扶贫

19.09.2014  19:54

    “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这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马场镇鼠场小学三年级学生李亚龙在给该县烟草局妇委会主任刘育华写信时说的一句心里话。

    李亚龙是马场镇鼠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住该镇双群村十一组。在小亚龙2岁时,父亲过世了,母亲在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扔下小亚龙走了。亚龙的奶奶回忆,当时亚龙的妈妈说要去赶场,亚龙像有预感一样,哭着要跟着去,他妈妈就悄悄的跑了。奶奶只好带着小亚龙去学校看六一儿童节的文艺表演,才止住他的哭声。回家来一直等到深夜,亚龙的妈妈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李亚龙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与他们相依为命。爷爷的身体不好,家里的农活就靠奶奶一个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就落在奶奶的身上。小亚龙稍稍大点后,每天放学后跟着奶奶到地里做农活,小小年纪就会薅包谷、挖洋芋。

    李亚龙遇到“妈妈”,是今年4月24日。那天,刘育华和同事们跟着双群村支书来到李亚龙的学校。李亚龙双手绞在面前,不停的搓手,眼睛还一直眨个不停。刘育华问他:“亚龙,和同学玩没有?”他不说话。刘育华感觉他内向腼腆,不愿与人多交流,完全处于封闭状态,而且非常不自信。小亚龙的班主任老师高守英说,这孩子平时就不爱说话,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和同学一起玩耍,每天都是等到同学们都回家了,他才背着书包走出教室,自个儿踯躅在回家的路上……

    刘育华深知小亚龙最缺乏的是亲情上的关爱,只有细心呵护,才能打开他的心扉。从那时起,刘育华就倾尽全部的爱,一心想着要当好“妈妈”的角色。

    刘育华第二次来到小亚龙家,柴火上煮着洋芋,柴烟熏得人睁不开眼。家里连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亚龙是趴在板凳上做作业的。发现亚龙的床上是一床烂毛毯,刘育华问他冷不冷,他咬着笔没吭声。回到单位后,刘育华就把小亚龙的情况对同事们说了。大家凑钱给刘育华,委托她给小亚龙买点生活必需品。

    刘育华和同事们用单位职工捐的钱,弹了被子和枕头,买了衣服、鞋子、书桌等,第三次来到双群村。小亚龙刚刚走出教室门,就看见了等候已久的刘育华等人。小亚龙看到刘育华,脸上有一点喜色,可是没有和她打招呼。刘育华牵过他的手,往他掌心里塞了一把樱桃。一小会,小亚龙就悄悄的挣脱了刘育华的手。刘育华说:“亚龙,你坐过车没有?”小亚龙摇了摇头。刘育华再次牵起小亚龙,带他坐进小车,陪他从学校一直坐到了家门口。刚进屋,小亚龙便朝奶奶扑了过去,把握热了的樱桃放到奶奶手里。刘育华拿出新鞋子要给小亚龙换上,可他死活不肯当众脱下旧鞋。刘育华心想,小亚龙要不是袜子破了就是脚太脏,不好意思当众换上新鞋,就把新鞋放在他的新书桌上了。后来她听小亚龙的奶奶说,小亚龙把脚洗了又洗才把新鞋穿上。

    一个周末,刘育华给亚龙打电话。她的女儿莎莎听到她和亚龙的对话,很奇怪她究竟是在关心谁。刘育华就把亚龙的情况告诉了莎莎。莎莎当即要过电话,对亚龙说:“假期来大方玩嘛,我教你打篮球,我带你出去玩。”亚龙说:“我不来。”经过莎莎的软磨硬泡,亚龙最终同意了。

    在“刘妈妈”的温暖下,亚龙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高老师对刘育华说,李亚龙现在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会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了,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开朗起来了。刘育华请高老师一定要多多帮助亚龙,她对高老师说,她会一直帮扶亚龙到大学毕业。

    刘育华是大方县的“爱心妈妈”之一,她和小亚龙这样的故事,在全县还有很多很多。

    大方县留守儿童有4万多名,他们大多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母爱,生活和学习受到一定影响。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精准扶贫工作,该县号召全县妇女干部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助推精准扶贫活动。据大方县妇联主席吕静介绍,全县像刘育华一样的“爱心妈妈”有2884名。“爱心妈妈”定期不定期与认帮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陪孩子过节,与孩子“交朋友”“谈心事”,进行心里疏导,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让其学会生活、学会交友、学会关爱,从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全县“爱心妈妈”共走访慰问了8000多名留守儿童,长期一对一帮扶的近3000名,捐款捐物达70余万元。(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