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筑起百姓“小康梦”

21.10.2014  21:47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21日电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位于大方县城南头25公里处的黄泥塘镇天高云淡,秋色撩人。贵毕高速公路旁,一个占地87亩的“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格外显眼,宏伟壮观。

    黄泥塘,或许我们可以从它的名字得到启示:黄泥塘,泥巴水塘而已,至于是否因此“得名”,不得而知,但这个似乎有些俗气的名字,听上去的确让人感觉有些许的苍凉。但如今,黄泥塘正迎来发展中的春天,从昔日的路边“小寨”发展成了如今的街道纵横,高楼林立,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标志性建筑更是吸引眼球。

    “返乡创业好,照顾老和小。”“打工哪里走,就在家门口。”一位尝到甜头的返乡农民工高兴地说。

    在黄泥塘镇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中,今年34岁的彝族村民黄海军算是返乡创业中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个。

    “去年回家过年,和家人在街上买年货时,看到了‘黄泥塘镇人民政府致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朋友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详细介绍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一些扶持政策,鼓励大家回乡创业,当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黄海军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于2013年8月回乡创办了翔盛威电子厂。如今他的电子厂已初具规模,开通了4条生产线,员工93人,年产值1000万元,实现利润140万元。

    在黄海军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下,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返乡创业。

    “在家门口上班,听着乡音,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比在外头工作舒心。”毕业于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女孩张晓梅开心地说。

    张晓梅所在的名门珍雅家纺科技有限公司,是家住黄泥塘镇甘棠村四组的女士万廷珍所创办。万廷珍今年41岁,是个脸上随时都堆满了笑容的白族妇女。“我的厂到今天(2014年9月4日)刚好创办一周年了,在这一年中,实现产值86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毕节、贵阳等周边城市,销量很好。”万廷珍说,吸纳的员工全部是附近村民和外出务工回乡的青年。

    黄泥塘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一位负责人说:“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家乡就业,不仅可以得到一份不菲的收入,而且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

    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周围,整洁的村貌,漂亮的“洋房”,笔直的大道,平整的彩砖人行道,高档气派的路灯一字排开……黄泥塘,正在上演着由“”到“”的蜕变。

    据黄泥塘镇政府一位负责人介绍,黄泥塘镇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规划总面积300亩,一期工程现已投入使用,占地87亩,总建筑面积为30000m2,其中标准化厂房5栋(20000m2),其他综合配套设施1000m2。目前,已入驻大方县百里花食品有限公司、贵州恒宇食品有限公司、唐旗食品有限公司、贵三宝食品有限公司、名门珍雅家纺科技有限公司、黔梦床垫厂、翔盛威电子厂等12家企业。主要产品涵盖辣椒加工、豆制品、家纺布艺、电子元件、床垫等。年产值预计可达1亿元,安置了318人就业,解决200多个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家庭的问题。

    近年来,大方县依托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切实加快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建成了“一区三园”的大方经济开发区,总面积为63.44平方公里。其中,同心药品食品产业园区15.44平方公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35.5平方公里,金门陶瓷园区12.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8亿元。另外,大方县还投资1.56亿元建成了凤山、星宿、六龙、文阁和黄泥塘等5个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完成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建设,共有产业项目25个,入驻企业52家。累计完成产值2800余万元,带动当地就业875人,其中少数民族35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0.69%,解决近400个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将加快创业园基础建设进度,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一步规划筹建创业园拓展区,形成多元经济发展格局,力争让入驻园区的企业做大做强,凸显民族特色。”大方县委常委、副县长陈祖军在贵州省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推进会上说。(吴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