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 打好“五大产业牌” 助农增收奔小康

22.07.2015  18:48

打好“五大产业牌” 助农增收奔小康

——大方县“十二五”农业产业化发展扫描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2日电 近年来,大方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构建“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与2014年相比:全县地方生产总值从84.87 亿元增加到148亿元,增长74.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38元增加到6260元,增长87.5%;粮经比从4.7:5.3调整到3.8:6.2。

    实施区域发展带动,着力打好板块经济产业牌。

    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分层次指导,分类别引领,瞄准市场,紧扣高效”的要求,制定农业非均衡发展战略, 形成以东片区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示范区,以南片区为主的猕猴桃、辣椒产业示范区,以西片区为重点的万亩有机茶产业示范区,以北片区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区,以中片区为重点的蔬菜产业示范区,形成东、南、中、西、北路五大“板块经济”产业带,促使大方县辣椒、中药材、烤烟、脱毒马铃薯、草地生态畜牧业、猕猴桃、高山生态有机茶、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数量型向效益型、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打好特色主导产业牌。

    一是依托龙头带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引进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产业,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设日产500吨(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多种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能解决就业5000人。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完成大方经济开发区16栋8.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改造建设,2条香菇生产线设备安装投产,日装菌棒150万袋,完成达溪镇冷底村388个三连栋大棚和2条香菇生产线建设,日产鲜香菇130吨,共计解决1553人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据普查,大方境内中药品种共计1672种,其中药用植物1577种,药用动物79种,药用矿物16种。大方县紧紧依托“中国天麻之乡”的品牌优势和县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0的4.5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11万亩,增长144.4%,2014年实现产值7.9亿元;2015年上半年,完成以天麻、刺梨、半夏、白术、苦参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9.3万亩,预计实现产值8亿元。

    三是依托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充分依托大方县传统的产业基础,发挥“中国皱椒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以辣椒、脱毒马铃薯为主的蔬菜产业,辣椒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3.1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19.5万亩,增长49.23%;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40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42万亩,增长5%;2015上半年,完成脱毒马铃薯种植45万亩,辣椒种植20万亩,预计实现马铃薯产量13.5万吨、干椒总产量5万吨。在省农科院李桂莲等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辣椒产业园区成功试验“辣椒间套春白菜”的种植模式,亩均助农增收7000元。

    四是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依托大方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巩固发展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茶叶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3.79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9.7万亩,增长156%;2015年上半年,新增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新增茶叶种植面积0.8万亩。

    五是依托政治优势,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依托农工民主党帮扶大方县的政治资源,牵线搭桥引进北京华麟合众科技有限公司到大方县示范带动猕猴桃产业发展,目前核心区已完成猕猴桃种植1033亩,全县共完成猕猴桃种植6250亩;全县以猕猴桃、刺梨、杨梅、核桃等为主的经果林总面积达25.49万亩,其中水果4.46万亩,干果21.03万亩(核桃19.53万亩)。

    六是依托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动力就业转移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抓手,牢固树立“扶智就是挖穷根”理念,大力实施“9+3”计划、“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37224人,雨露计划培训2560人,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口转移就业3146人,常年务工人口19.4万人,年劳务经济总收入达55亿元。

    七是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气候资源、生态资源和山水田园风光,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打造雨冲等乡村旅游精品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等餐饮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96.3万人次,同比增长22.6%;旅游总收入36.54亿元,同比增长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