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侗乡小扫帚“扫”走贫穷奔富路

29.10.2015  15:28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29日电  近日,因路窄急一辆9米长满载货物的大挂车卡在了天柱县蓝田镇都甫村路口,10余位村民正忙着卸货,这辆大挂车上的货正是村民胡满香刚从仁怀市购进的一批高粱杆,准备用来扎扫帚的。

    卸完货,60岁的胡大姐拍拍身上的灰尘,领着记者来到她的家,推开院门一处独特的风景展现在眼前:屋里、屋外堆满了一摞摞高粱杆、成品或半成品扫帚堆成了小山,还有用来做扫帚的楠竹、编织绳等,五六位留守老人有说有笑,手中不停地忙着选料、扎丝、捆把……

    “人只要动脑、勤快,什么都能赚钱。”最普通的高粱杆,最不起眼的扫帚,却让村民胡满香看到了商机,小扫帚也为她“”除了昔日的贫穷,率先走上小康之路。

    胡大姐院子里一边整理编好的扫帚,一边谈论着这次在外面了解到的市场行情。她揩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告诉记者:“这些高粱杆进价是3.8元一斤,一把扫帚约1.2斤,每把零售能卖到10元以上。一个人每天扎三四十把,可赚手工费100多元。

    胡满香一家利用农闲之余制作扫帚补贴家用已有二十多年了。1991年在遵义市运输公司开车的二叔向她提供制作扫帚的信息后,就开始建起了扫帚生产作坊,在当地及周边收购高粱杆、竹丫等,制作各种类型的扫帚,销往本地学校、工厂和周边市场,每年最少出售2万把,年收入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胡满香说:“原来,自己家里很穷,一个月也难两次肉给娃娃吃,买盐靠卖鸡卖蛋,屋里没有一件像样家电,现在不同了,我家也座上了四层楼的砖房,4年前办的一个2000株规模的油茶林,已经挂果,仅今年就收果30担,还有一个100只规模的山羊养殖场,家庭生活红红火火,与城里人的生活并没有两样。

    像胡满香一样从事扫帚生产的村民,在都甫村还有四五户人家,目前他们正在着手联合办厂事宜,建立扫帚生产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唐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