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刘发燕被评为第五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14.10.2015  17:07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14日电 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王福昌等62名同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廖理纯等265名同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天柱县瓮洞镇巨潭村80后退伍军人刘发燕因舍己救人事迹感动黔东大地、感动全中国,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成为了贵州省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唯一的一位入选者。

    2013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二下午),天柱县瓮洞镇巨潭村家家户户都在欢天喜地闹新年,刚打工回家过春节的刘发燕一家人更是欢欢喜喜。爸爸陪着儿子放鞭炮,妈妈跟着女儿打羽毛球。早饭后,多年没回家陪孩子玩的夫妻俩,打算要带儿女到湖南怀化去走亲戚,孩子们开心极了。

    下午1点许,刘发燕与妻子卢凤英带着刚过7岁生日的女儿刘金萍、5岁的儿子刘淇,来到清水江边的巨潭小码头渡口,便同走亲戚的8位村民坐上一艘铁制渔船,马达开起,渔船载着12人的船缓缓驶离码头,沿清水江顺流而下,开往湖南怀化。

    几分钟后,不幸发生了。船过险滩,突然侧翻,船上的人被船帐篷裹着下沉。危难时刻,刘发燕凭借水性好和在部队抢险的经验,踹开帆布,率先钻了出来,并迅速在岸边找到一艘小船快速向出事江面划去,见人就救,一名、两名、三名……

    这时,刘发燕想到在他救第一个人后面的那个小孩:“那是我的儿子!”他往江面看,不远处,那件孰悉的灰色羽绒服在漂浮……他拼力一把把自己的儿子抱上岸,儿子脸色苍白,身体冰冷,无论是把他双脚提起来吐水,还是压心脏、做人工呼吸,任他怎么做,儿子再也没有醒来。此时,一向坚强的刘发燕泪如泉涌,心如刀绞。他一只手把儿子搂在怀里,一只手慢慢的将船划到岸边。

    刘发燕数了一下岸上的人,发现老婆、女儿和另外两名妇女都没在。于是他又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轻轻地放下怀里冰冷的儿子,再次登上船划向江中。他不停地呼喊着妻子凤英和女儿萍萍的名字,可是波涛滚滚的江面全无半点踪影和回音。两小时后,在离出事地五十米远的江滩边找到了他的爱人凤英,可她已没有生命体征。而另外两名妇女和女儿萍萍怎么找也找不到,三天后才被打捞起来。在这次突发的灾难中,全船12个人,有7人生还,刘发燕的妻子、女儿、儿子和另外两个妇女不幸遇难。

    被刘发燕救起的村民刘兆成说:“翻船后,如果没有刘发燕及时踹开帆布,那全船的人都完了;如果刘发燕第一个救的不是我而是他的儿子,那他的儿子肯定不会死!”乡亲们都说:“如果刘发燕一心只救他的家人,凭他的水性、体力,他的3位亲人肯定不会离他而去!”但刘发燕却说:“生死关头,哪还有时间去分你我,救的个个都是亲人,都是生命啊!

    刘发燕,生于1983年4月,2002年入伍、2004年从青海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到浙江台州打工。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严格的训练培育了他不屈的意志,锤炼了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思想品格。服役期间,他参加过多次抗洪抢险,曾经获得连嘉奖2次,营嘉奖1次。2005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福建女子卢凤英,并于当年结婚,几年过去,夫妻恩爱有加,育有一双儿女。

    时间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刘发燕始终难以放下心中的结。当又一次被迫揭开他心中的伤痛时,他平静地说:“我仔细回忆当时的情景,在那种惊险时刻,的确没有想到要先去找谁、先救谁,完全是凭着本能去做了那一切。”“我不能假设,如果我当时只管去救我的家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只知道,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与痛,将会伴我的一生。”“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会习惯地摸摸身边,想摸摸我的爱妻和一双儿女。但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我只能默默地对她们说:‘凤英,萍萍,淇淇,你们在那里好好地睡吧,我爱你们,我永远都想你们!’

    刘发燕勇救落水乡亲的事迹,感动了周边村寨,感动了天柱42万父老乡亲,感动黔东大地侗乡苗寨,成为贵州精神的时代楷模。(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