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理论大篷车·欢乐下基层”活动巡礼

02.06.2015  17:09

清水江畔涌春潮

——天柱县“理论大篷车·欢乐下基层”活动巡礼

     核心提示: 今年初以来,天柱县以理论宣讲创新为突破口,通过配备一辆车、一套音响、1-2个讲师等组成“理论大篷车”,组织理论讲师和草根民嘴、优秀德师走进田间地脚、古树凉亭、街道社区、四十八寨、移民库区、厂矿学校和种养殖基地等接力开展宣讲活动,先后组织30余家单位走进田间地头、古树凉亭、种养基地、街道社区、四十八寨、移民库区、车间工地等,潜到群众身边为他们讲解农业种植技术、消防知识、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传达党的惠民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在耕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为边远乡村群众送医送药和上门免费义诊,在党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技术专家深入田间传授农民种植水稻新技术。金可文 摄

科技专家指导嫁接油茶芽苗。金可文 摄

    6月的清水江两岸,杉林百鸟叫,花间蜂蝶飞。

    坡上坝子,牛羊满山,鸡鸭成群,田间地头生机盎然,农家庭院欢声笑语……这是天柱县“理论大篷车•欢乐下基层”多年爱心接力给农民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科技进村助万民百业兴旺

    日前,笔者在天柱县凤城镇雷寨村种鸭养殖大户欧阳广波家看到,10余位客商正在庭院里分捡刚出箱的鸭苗,当天孵化的3800只鸭苗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

    土鸭,属贵州省四大名鸭之一,是天柱独有的地方特产。当地土鸭养殖已有近百年历史,过去,土鸭孵化全由母鸡完成,产业发展缓慢。自从三年前该县“理论大篷车•欢乐下基层”推出“造血鸭”帮扶项目后,土鸭养殖成为了富民特色产业,再加上省科技厅及州县相关部门引导和帮助养殖大户采用人工授精和电子孵化,全县土鸭产业实现迅猛发展。仅去年,全县规模的种鸭繁殖场已达25家,养殖种鸭2.5万只,年出售商品雏鸭320万只。如今天柱土鸭养殖已成规模,500只以上的专业鸭农有200户,100只以上的中型鸭农有500户,家庭零散鸭农8000户。

    养殖大户刘传香说:“这样的‘惠民大篷车’开到哪都受欢迎。

    近年来,天柱县科技人员不仅推动了土鸭特色产业的兴起,而且规划打造出了养猪、养羊、蔬菜、烤烟、柑桔、脐橙、油茶等种植养殖产业,帮助126个行政村制订了村寨发展规划,为帮扶乡村引进产业化项目610个,推广新技术90项,一个个依靠种植“”出了“洋楼”,依靠养殖“”出了“小康”。

    通过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头脑、信息灵和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成为了“土专家”,技术员还指导帮扶农民成立种植养殖协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如今天柱县已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特、一户一品”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农业由数量型、分散型、劳动密集型、粗加工型向品质型、集约型和精深加工型转变,有效增强了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地坝坡高旱年多,一水洗脸又洗脚,鼠多虫多收成少,出门进山靠背驮。”这是民间歌手给高酿镇地坝坡戏编的山歌。由于贫困,地坝的村民出门在外说话都不敢大声,适龄男子难以娶到满意的妻子。自从“理论大篷车”给这里送来新观念、新技术后,如今,走进地坝村,柏油公路横穿村寨,万亩生态林绿满荒山,梨树、桃树、柑桔、油茶等经济林木随处可见,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1600元提高到了5000元,地坝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