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上的“森林卫士”

24.04.2015  20:21

天龙山上的“森林卫士

——记义务护林28载的老党员梁伦辉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24日电  在锦屏县铜鼓镇天龙山原始森林里,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带领着乡亲们义务护林28载,守住了天龙山3万多亩原始森林不受破坏,他就是铜鼓镇嫩寨村黄牛山自然寨村民梁伦辉。

    梁伦辉今年41岁,是天龙山原始森林风景区的一名护林员,他义务护林已有28个年头。

    梁伦辉还只是一个少年时,天龙山一带的森林已是郁郁葱葱,500多株百年阔叶树更是遮天蔽日,这片原始森林便成了梁伦辉与伙伴们的乐园。1986年,天龙山森林正式划归为集体林后,为了保护这片乐园不受破坏,在梁伦辉等人的带动下,他们自发成立了护林队伍,三人一组轮流上山巡逻。那时村里没有明确护林任务,也没有任何经费的支持,但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还是过年过节,到山林去看看有没有异常动静便成了队员们的习惯。

    梁伦辉当了这个义务护林员,这一坚守就是28年。

    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流盛行,梁伦辉及伙伴们早已为人妻、为人父。为了生计,伙伴们纷纷赴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赚钱,护林队伍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能够坚守到最后的只有梁伦辉一个人。同伴们都走了,梁伦辉每天起早贪黑,利用去天龙山附近耕田种地的机会,默默地保护着这片森林的安全。

    “管护这片山林操尽了心,而且还结下不少的冤家。”梁伦辉介绍说,天龙山的对面就是湖南省靖州县的三秋乡,三秋乡的一些不法村民经常到天龙山偷伐木材,去阻止这样的事情不少于10次。他记忆最深的是1993年的一天,梁伦辉等四人像往常一样在天龙山附近巡逻,快到下午时分,三秋乡的十多个人手执斧子、肩扛鸟枪又出现在天龙山上准备偷伐木材,梁伦辉等四人上前阻止,没想到他们不但不听劝,还以势欺人,最后硬抓两名巡逻员到三秋乡去。后来村里组织人到三秋乡,把巡逻员带回来,并把山林扯皮的事讲清楚。三秋乡的人最后承认山不是他们的,还承诺不再来天龙山偷木头了。回顾当时的情景,梁伦辉还无比激动。

    “虽然没有人给我发工资,但我已把护林当作自己的分内事,护林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梁伦辉指着山上的树林说。他还时常嘱咐孩子们,若发现森林里冒烟或有人砍树就一定要及时通知他。

    2005年,梁伦辉当选为原小塘村村民委主任后,他更是“光明正大”地将护林任务揽在自己身上。

    当选村民委主任后,梁轮辉的工作不像原先那么单一了,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有时还要出差办事。尽管这样,对天龙山森林的巡逻却没有打半点折扣。“白天没有时间,那就只有晚上少睡点咯。”梁伦辉说。

    “结婚21年来,梁伦辉每天五点左右起床已成习惯,他早早吃饭上山巡逻,回来后直接到村委会办事去了。”说到梁伦辉,妻子的话里一半抱怨,一半是心疼。

    “三分栽,七分护。山上植活一棵树不容易,而一把火烧起来就会将几百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想到这些,梁伦辉心怀忧虑。他意识到这样长期“单打独斗”下去很难保证天龙山万亩森林的安全。在党员大会上,梁伦辉动员党员干部带头义务上山巡逻。起初,巡逻井然有序,但时间长了,有的党员外出打工,有的以忙农活为由不能去,能够坚持巡逻的人越来越少,梁伦辉又陷入了困顿。

    2013年,进行过多次思想斗争的梁伦辉决定把这一实际困难向上级部门汇报,没想到这一汇报得到了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自2013年6月份起,县林业局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报酬标准与梁伦辉等4人签订了天龙山管护合同,同时还建设了“天龙山管护站”。签了合同、领了工资,护林员们便负起了责任,他们分成两组,一天24小时守护天龙山,天龙山森林的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天龙山上的33400多亩森林没有受到乱砍乱伐及火灾的破坏,已成了一片林海。

    “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更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态旅游是一个发展趋势。”梁伦辉说,天龙山不仅有3万多亩的茂密森林,还有500多株百年阔叶古树,有常年清澈冰凉的潺潺溪流,有古庙遗址、有古碑、古井、古道,更有大自然赐予人间的天然氧吧,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而且天龙山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十分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如果在天龙山上用农家肥种植辣椒、茄子、丝瓜等原生态瓜果蔬菜,不仅能供游客观光、赏景、美食,还能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天龙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广袤的森林资源受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视。自2013年起,上级有关部门就开始对天龙山的旅游开发有了初步谋划,投资开挖了一条通向天龙山山顶的公路,预计在今年6月份硬化完成。

    “今后,乡亲们一定能尝到天龙山旅游业带来的实惠。” 看着苍翠欲滴的万亩林海,梁伦辉对天龙山森林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吴泽忠 龙见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