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9年支教绽放最美乡情

18.09.2014  12:36

  文 本报记者 罗石香图 本报记者 李 勇

  在宿舍备课、查资料

  分享学生获奖的喜悦

  风华正茂的夫妻俩

  开栏的话

  为迎接10月17日全国首个扶贫日,本报记者近日深入全省各地,寻找、发现、挖掘出一个个感动人心的帮扶故事和典型人物,即日起推出《扶贫济困 践行友善 同步小康》专栏。

  让涓涓细流汇成浩瀚海洋。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社会团体、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这项伟大但人人可为的行动。让爱心同行,让温暖常在,让大爱如潮,让善满贵州!

  同时,也希望您将身边人的扶贫善举告诉我们,与所有的读者一起分享温暖与感动。热线电话:0851-6625012。微信号:guizhouribao

  一份浓浓的乡情 九年清苦的坚守 只为了山里孩子的梦想 可以在高空翱翔 可以向远方奔跑

   核心提示

  他们是夫妻,丈夫朱敏才是贵州人,72岁,退休前是外交官;妻子孙丽娜,退休前是北京一所小学的高级教师。

  2005年,夫妻俩来到贵州乡村支教,一晃,已经将近10个年头了。

  今年教师节前夕,因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之一,夫妻俩的故事才为更多的人知晓,继而感动……

  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在寂静的贵州大山深处,固守清贫、教书育人呢?

  这样的人生很美:教给了山里孩子知识,山里人回报了善良和质朴,这样的人生不悔。

  ——朱敏才、孙丽娜

  瘦弱的孙丽娜啃着干巴的月饼,4岁的外孙女抱着她的腿撒娇;朱敏才拿着备课本,准备去上英语课。

  “你就吃这当早餐”?记者惊讶地问,孙丽娜身患尿病等10余种疾病,怎么能吃这种含糖量极高的食品?

  孙丽娜笑笑,“将就了,一会还有课,没时间弄早餐了。

  环顾他们居住的小屋,“将就”的痕迹处处可见:屋子挺小,外间双人床占去了2/3的空间,摆着电脑的简易书桌和书桌旁边装满书籍的小书柜,则占据了剩下的空间;里间有张小床,还有一个放满了药品的柜子,全是孙丽娜的,其余的,都是些杂七杂八的生活小物件。

  里间还砌了一个方形水泥池,便是一家三口的洗澡池了,不过只能夏天用,冬天太冷,只能到镇上的澡堂子洗澡——因为他们所在的遵义县龙坪镇龙坪村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出行不是很便利,有时几个月才能出去洗一次澡……

  这就是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与妻子孙丽娜的“”,这就是他们的支教生活。

  这样的生活已持续了9个年头。

  此前,夫妻俩曾在国外生活多年,作为外交官夫人,孙丽娜常常随丈夫出行访问,见过多国领导人。那时的她,身着旗袍,举止优雅;此刻,从繁华的北京来到偏僻的山村,眼前的孙丽娜穿着简朴的T恤,长期的病痛令她脸色苍白、华发早生……

  9年间,他们辗转于贵州贫困山村的学校,任年华老去、青丝染霜……

  他们依然笑着说,这样的人生很美,教给了山里孩子知识,山里人回报了善良和质朴,这样的人生不悔。

   他们的乡情

  2005年。

  那一年,他60多岁,她50多岁,两人和很多退休夫妻一样,过着逛公园、看电视、下棋打牌的悠闲日子。

  但夫妻俩不愿过这种清闲日子,总想发挥余热,做点有用的事。

  本来就是贵州人的朱敏才常常念叨着家乡,贵州的美丽、贵州的贫困,对贵州,孙丽娜早就不陌生了,更让她和朱敏才一样,对贵州有了一份浓浓的乡情,对关于贵州的事特别上心。

  那一天,孙丽娜看到一则电视新闻:贵州毕节一个年轻代课女教师,背着孩子给学生上课。

  她被深深震撼。

  支教这件事,就这样提到了他们的议事日程。

  朱敏才就一句话;“行!

  在北京,他们找到志愿者协会,因“超龄”而被婉拒。

  “先去了再说”。他们带上行囊,还是执意来了。

  在贵阳,同样被婉拒。他们没有泄气,致力为贫困山村教育事业做贡献。

  3个多月后,《贵州都市报》刊登了他俩因年龄大,“志愿”难成后,望谟、紫云、凯里等地政府和学校向他们发出了邀请,接到来自望谟的第一个电话,他们便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他们的心愿

  贵州乡村生活的艰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而条件最差的,要数兴义市马铃镇尖山小学。

  位于半山腰的尖山小学,只有两间没有窗框的教室;80多个孩子,只有代课老师李云贵;两个班挤一个教室,“复式”上课,只开语文和数学课;苗族孩子们普通话都听不懂,更别提说了。

  朱敏才夫妇到来后,重新给孩子们排课,加上了英语、体育和音乐课,孙丽娜成了学校的“顶梁柱”,每周32节课。

  为减轻孙丽娜的压力,朱敏才也试着给学生上课,包括体育、英语和数学课。

  他们的寝室,与厕所仅一墙之隔,臭气熏人,夏天的晚上,睡觉要戴口罩;露天水池的饮水,不干净不说,还常“断顿”;去一趟镇上,单边要走4个多小时,去镇上购点物品,来回要两天,生活用品和蔬菜等食物都难以保证。

  连续劳累、营养不良,加上强紫外线刺激,孙丽娜视力受损,患上了慢性腹泻等多种疾病。

  “好,真棒,大家给他(她)鼓鼓掌。”这是孙丽娜上课时的常用语。

  孩子们受到鼓励,学习积极、进步很大: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说普通话、简单的英语,仅中英歌就学会了10多首,养成了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懂得了见人打招呼等礼貌行为。

  2009年“六一”,尖山小学第一次过“儿童节”,学生们唱着新学会的中英文歌曲,带着朱敏才夫妇分发的食品,登山、照相、爬树、做鬼脸,比着“V”型手势,开心极了。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这就是夫妻俩的心愿。

   他们的付出

  夫妻俩的事迹引起媒体关注,更让尖山小学得到人们的热情捐助:学校接通了山泉水,教室安上了玻璃窗,学生有了电脑,孩子们收到了崭新的衣服、文具等物品……学校教学条件和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离开时,孩子们唱着《小草》,送上自制的贺卡,一个个哭成了小泪人。

  此后,他们辗转到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支教,2011年,裕民小学并入龙坪村中心小学后,朱敏才夫妇也受邀“并入”。

  龙坪村中心小学条件很艰苦,但他们一坚持就是4年多。

  清苦的支教生涯让孙丽娜身体每况越下:右眼失明、左眼仅有0.03的视力,已是领了残疾证的“残疾人”;全身淋巴结肿大,免疫力低下,口腔患扁平苔癣终身携带不能再治愈,还患有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左脚三个脚趾失去知觉多年,胃部长了包块等待手术,体重瘦了15斤……

  朱敏才也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遇阴雨天就腿痛。

  他们来黔支教时,女儿还在上学,儿子也还没落实工作,找工作、结婚、成家、生子,都是孩子们自己操持……

  作为母亲,孙丽娜一提起来,会哽咽,觉得欠孩子们的太多。

  这些事没有影响夫妻俩的热心肠。

  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教材,在贵州买不到,他们从北京背回了70套。

  今年教师节前夕,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他们赴京领奖期间,与北京十五中南口分校领导座谈时,问“最美乡村教师”们有什么要求,夫妻俩提出想赞助他们在尖山小学的学生李兴艳到该校读书,因为家贫,李兴艳已经辍学打工。

  校长当即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安排免费就读。遗憾的是,因李兴艳已17岁,临近义务教育的临界年龄而作罢。

  经他们推荐,龙坪村中心小学毕业的李化晓和杨久涛两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得到这个机会,看了两个孩子的VCR,既能用英语对话,农活干得勤快麻利,南口分校对两个孩子的“兴趣”大增,夫妻俩又拜托朋友,负责两个孩子的周末吃住。

  在北京治病期间,孙丽娜为龙坪村中心小学募捐到20台电脑,为尖山小学募集到近10万资金,将夫妇俩获得的10万元“天天正能量”奖金、1万多元慰问金,息数捐给龙坪中心小学建食堂……

  4月15日,副省长陈鸣明受省委书记赵克志和省长陈敏尔委托,到学校看望他们,并现场同意拨款300多万元,建教职工和学生宿舍、食堂和电脑楼。

  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不久将投入使用。

  届时,每个老师将能得到一套30多平米的套房,朱敏才夫妇的住宿条件也将得到改善。

   他们的收获

  “这些年,我收获很多。”孙丽娜说。

  尖山小学学生的泪眼、孩子们采摘的蔬菜、家长送来的饭……桩桩件件,都牢牢记在心里。

  “我从乡村支教中,得到了很多快乐,能用一套办法,培养更多农村孩子成才,是很了不起的事!”朱敏才说。

  驻外工作多年,英语流利,满腹经纶,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成了朱敏才的“倒瓶颈”——口子小了,倒不出来。

  为此,朱敏才只要有时间,就上网查资料、到市里逛书店,平时生活节俭的他,购书则格外“大方”。

  几年里,朱敏才一有空就在寝室看书学习,琢磨教学创新。

  “土地不耕荒一季,人不读书毁一生”、“致富脱贫,教育先行”……

  行走在乡村,宣传教育的标语,夫妻俩随处都能见到,这让他们传播知识的愿望更加强烈。

  “良好的教育,是最彻底的扶贫。”朱敏才说,一个农村家庭,一个孩子有出息,一家人就脱贫了。

  渐渐地,朱敏才琢磨出了些门道。

  农村孩子学英语多是“哑巴英语”,不敢开口。

  为此,他总结出20个基本句子、6项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反复讲,让孩子们养成听、说的习惯。

  6项课堂纪律,即:第一、看着老师;第二、听老师讲;第三、跟老师说;第四、眼、耳、脑并用;第五、做不到以上4条,面对墙壁思过,直到明白为止;第六、必须面带微笑保持快乐,因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

  3、4年级学生要求前4项,5、6年级学生,要求记住、复述全6项。

  他还总结出20个基本句型,让学生反复练习口语,通过反复练习,龙坪小学的学生普遍能开口,敢开口。

  朱敏才认为,孩子们不敢开口,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会提问,不知道问什么。

  他创造性地绘制出“六何图”,用以启发孩子好奇心,引导孩子学习看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打开与人、社会,乃至与世界沟通的大门。

  龙坪小学不仅学生“最喜欢上朱老师的英语课”,老师们也借鉴他的“六何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胆量。

  5年级学生任俊明,父亲长期患病,母亲离家出走,或许是这样的家庭,致使他性格内向,寡言少语。

  朱敏才夫妇对任俊明特别关照,平时常带着礼物上门和他谈心,朱老师还带他到田野,大声念着“hope”、“happy”等英文单词,培养他的自信心,如今,任俊明变得开朗、外向了。

  现在,朱敏才的课堂依然“”,那是“热闹”,不是“胡闹”。

  每周二,朱老师定时培训学校英语老师。全县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会,朱敏才夫妇都是“座上宾”,谈教学体会、传授教学方法,推广其创新教学模式,让更多师生受益。

  据龙坪中心小学校长冷泽权介绍,学校已将朱敏才夫妇的“六何图”教学法,申报县级教学课题。

   他们的课堂

  “Good morning,teacher.

  “Good morning,students.

  9月15日上午8点40分,遵义县龙坪镇龙坪小学当天的第一节课,5年级是英语课。

  72岁的支教老师朱敏才走进教室时,师生之间用英语交流着。

  “下面,我找个同学来画一个‘六何图’。”朱敏才开始点名提问,小手如雨后的竹笋,唰唰举起。

  “李蕊。

  被点到的李蕊很雀跃地跑到讲台上,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圆圈,里面填上“月亮”二字,从周围6个方向,分别画线,写上“何人、何物、何地、何故、何时、何如”。

  然后,围绕着月亮的话题,大家开始提问:月亮是什么东西?月亮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有联系?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五花八门,答案更是五花八门,连朱敏才也招架不住了:“这个这个,我也答不出来,以后靠你们去研究去探讨。

  “月亮的英文怎么说?”朱敏才把问题绕了回来。

  “moon”。孩子们拖着长声。

  “中秋节刚过,你们刚吃过月饼,知道月饼的英语怎么说吗?

  “不知道。”又是长声。

  “那你们知道蛋糕的英语单词怎么说吗?

  “知道,cake”。

  “两个词联起来,月亮加蛋糕,就是月饼,跟我读一遍,moon cake,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

  ……

  热闹的课堂,没有安静的迹象,这时,下课铃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