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回家”里的苗年乡土情

25.11.2015  17:41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5日电(记者郏亦真)11月23日下午,贵州雷山县掌坳村村口的风雨桥上,一群盛装的苗族乡亲翘首以待。不久,伴着鞭炮声,远处一队人群手提肩挑鸡鸭鱼肉、瓜果电器,喜气洋洋地向村口走来。

    这一天,对苗家村寨而言,是“姑妈回家”的大日子。当地风俗,过苗年时,出嫁的女儿、女婿要带着礼物回娘家过年。一清早,掌坳村的家家户户已经忙碌起来。住在村中铜鼓广场边的“娘家舅妈”余文芬,早早煮好了苗家糯米饭,等待家中四位“姑妈”回家。

    下午2点,十二道“拦门酒”沿着通向村寨的路一字排开,盛装苗族姑娘们站在风雨桥边,翘首盼着娘家人到来。苗家传统,粮食珍贵,送上耗费大量粮食酿制的苗家米酒,意味着欢迎娘家人的隆重礼节。鞭炮声中,由170多名姑爹、姑妈组成的庞大队伍缓缓入村,一时间酒香扑面而来。

    时至今日,回娘家的队伍依然保持传统。“姑妈”们都精心打扮,身穿靓丽的苗绣传统服装,用银质插梳将秀发高高挽起。“姑爹”们则抬着各类农家特产鱼贯入寨。

    放下送来的特产,“姑爹”们也不闲着,立刻切菜、杀猪,支起大口锅,开始准备晚上的长桌宴。看着在广场上跳舞的妻子,正下力气挥舞锅铲做酸汤的“姑爹”吴老贵笑着说,今天是特别的日子,应该让老婆放松一下。

    这一天,对“姑妈”们来说,则是个幸福的日子。一群小姐妹围坐在村里的广场上,尽情歌舞,闲话家常,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嫁到附近朗格上寨的“姑妈”吴凯珍说,虽然以前也跟姐妹们各自回娘家,那么多人一起组织回家过年还是第一次。载歌载舞不说,她更大方地跟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合照,“今年是客人来得最多的一回,人多了更热闹,心情很激动。”她说。

    入夜,酒菜上桌,苗家年夜饭让“姑妈回娘家”活动的气氛到了高潮。余文芬与四位“姑妈”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各家人挤满了铜鼓广场。酒过三巡,“姑妈”们高声唱起了苗族民歌,与她们一同庆祝的,还有几位特殊的“姑妈”。她们或是当年村寨里的女知青,或是曾来帮扶的驻村女干部,但在这一刻,她们纷纷坦言,今天也是她们“回娘家”的日子,苗寨早已成为第二故乡。

    夜已深,掌坳村里的篝火晚会仍在继续,载歌载舞的苗家人,在最原生态的庆祝活动里,展现着苗年独特的乡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