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省农委主任刘福成、省农委、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

24.06.2015  22:52

探索山地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省农委主任刘福成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有力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调研,着眼全国大局,针对我省实际,提出“走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要求,尤其对“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平台,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农业现代化路子,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发展。2014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13.1%,增幅均列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9年的4.28∶1缩小到3.94∶1。农业园区主平台作用初步发挥,省级农业园区入驻企业2421家,建成商品化种植基地近1000万亩,当年实现总产值993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40%以上。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据行业统计,2014年全省蔬菜种植1925万亩,茶园662万亩,果园567万亩,茶叶、辣椒、火龙果、薏苡、太子参等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生态畜牧业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推进,贵州农产品绿色生态、品质安全、营养健康的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

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成效有力诠释了党的“三农”政策的激励效应,坚定了我们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讲话精神,我们要继续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立足贵州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山地潜力,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继续探索不同于平原地区、也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山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突出农业园区建设主平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保持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的势头。

  省农委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进一步夯实园区平台。切实抓好326个省级现代高效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精深加工、招商引资等工作,把园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先导区、体制创新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几年努力,力争使全省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000个。今年要实现入驻园区企业3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00个,园区新增投资800亿元、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40%以上的目标。
      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着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马铃薯、特色食粮、特色渔业等重点产业,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推进产业做大做强。今年要实现粮经比40∶60。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产业,提高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
      进一步培育新型主体。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几年努力,力争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000家以上,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万家,其中规范运行的1万家以上。尽快出台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加快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办好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探索破解务农种田后继乏人问题的有效办法。
      进一步强化支撑保障。继续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现代种业、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服务体系等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抓好农村沼气、清洁工程等建设,打好“百村大战”,建成一批示范村。深入推进农业改革开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让更多茶农吃上生态饭

                                  省农委、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

    
  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有生态就有未来。贵州大力发展茶产业,就是要证明,生态文明是能当饭吃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调研时指出,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发展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加没有理由不做大、不做强。
茶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茶产业快速成长。到2014年底,全省茶园面积已达662万亩,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全省有茶叶园区30个,茶园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4个、20万亩至30万亩的县7个、10万亩至20万亩的县21个,拥有2518家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全年茶叶总产值165亿元,综合产值271亿元。
      为什么能做到现在的规模?第一,我们把比较优势弄得很清楚。贵州的自然禀赋太好了,不做中国第一,没有理由。第二,我们把比较优势发展的路径走对了。在这几年,我们致力于铸造最优秀、最生态、最安全的原料基地,为大规模加工企业的云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中国茶叶新业态做出了榜样。在茶园建设上,我们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的路子。在农残上我们严防死守,坚持零容忍。我们相信,有生态就有未来,生态文明能够当饭吃。第三,我们有一大批好领导、好官员、好企业家、好茶农、好媒体、好行业协会等。有数以百万计干部、农民、企业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抓茶产业不动摇、不懈怠。我们相信,贵州整个茶产业很有希望做到1千个亿的产值。
      这几年,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路径从中国茶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到贵州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规模、最优秀的绿茶原料基地。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到2016年,贵州茶园面积将达到700万亩、年产量27万吨、茶叶综合产值实现5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为把我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贵州加快发展茶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在贵州各个茶区,四五百万农民通过种茶、采茶、制茶、卖茶,走上了致富道路。做大茶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帮助更多农民通过茶叶致富,片片茶山成为贵州新的旅游目的地,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
      走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发展之路。做大做强茶产业,对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茶叶将为更多茶农带来发展机遇,为更多茶农创业、就业带来更多机会。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将让更多贫困山区的农民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