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宗委系统党建扶贫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现场会在安龙召开

30.09.2015  12:23

班程农(左一)、吴军(左三)在参观笃山桑蚕养殖。

  9月29日,全省民宗委系统党建扶贫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现场会在安龙召开。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在讲话中指出,三年来,由省政协牵头、省有关部门组成的集团帮扶成员单位和由省民宗委、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生桥发电总厂组成的省直党建扶贫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成员单位,按照“一宣四帮”的基本要求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基本思路,紧紧依靠安龙县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以安龙县唯一的一类贫困乡镇——笃山镇为重点,用真情、动真格、办实事,充分调动上下左右各方面的积极性,扎实帮助开展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帮扶联系点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笃山镇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两年明显变,三年一大变”的工作目标。

  当天上午,与会代表先后实地参观了笃山镇梨树小康村、“四慧”党员活动室、拉坡特色村寨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建设成果,以及薏仁米、烤烟、金银花等产业发展情况,参观了大坡村农户养蚕和整村蚕桑发展、笃山镇葛根加工厂、葛根基地、石材加工和蚕丝加工厂等。下午,在安龙县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了全省民宗委系统党建扶贫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现场会大会。会议由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吴军主持。会上,黔西南州委副书记汤向前致辞,安龙县人民政府县长蔡平介绍了安龙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笃山镇党委书记罗佳梅介绍了省集团帮扶和省民宗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帮扶取得的重要成效,省民宗委副巡视员、省民宗委赴笃山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郭定高汇报了三年来的扶贫工作。

  三年前,地处喀斯特深石山区的笃山,是贫穷的符号和代名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5%,除公路沿线的村寨外,其余村寨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个自来水龙头,边远的很多村寨没有一盏能照明的电灯……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笃山被列为贵州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2013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笃山成为省集团帮扶和省直党建扶贫点。2013年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民宗委党建扶贫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进驻笃山开展工作。

  班程农在讲话中指出,通过三年的帮扶,笃山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新修水池153口,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实现100%;增收渠道明显拓宽,笃山镇先后成立了7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种植葛根10000亩、蚕桑5000亩、烤烟1700亩、金银花25000亩,建成贵州木纹石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拓展了渠道;民生保障明显改善,安装路灯410盏、垃圾箱256个,实施危房改造75户、民居亮化379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村村建有农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基本能够保证“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医保、低保、新农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笃山镇财政收入达1410万元,比2012年增加近1000万元,从全县末位跃升至第四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0元,增长14.43%,比2012年增加近4000元,并率先通过全省“减贫摘帽”乡镇验收,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增幅提速、质量提高三大目标,基本消除了“空壳村”;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培养选拔了一批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同志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培养选拔了一批双带致富能人,示范带领群众调结构、闯市场、搞经营、促发展,切实提高了村民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在扶贫攻坚、同步小康等工作中呈现出由观望转向参与、由等待转向争取、由消极转向积极、由被动转向主动、由不自信转向自信的深刻转变,村容村貌从破旧脏乱变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整洁靓丽新农村,2014年,笃山镇人民政府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联合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创建单位。

  班程农强调,三年来,省、州、县、镇四级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充分发挥优势,解放思想,上下同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推进帮扶工作深入推进的同时,也探索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一是领导重视,真抓真干,这是帮扶笃山镇三年来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保证;二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这是帮扶工作得以产生实效的重要方法;三是注重统筹,同步推进,在帮扶工作中,探索形成了“六个同步”的工作方法;四是突出重点,全面谋划,结合笃山镇实际,探索出了“八个不留死角死面”的精准扶贫新思路;五是抓好集体,增强能力,把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作为党建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加大村“两委”双带致富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土地集中流转、设立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奖励资金或由村“两委”牵头创办或引进企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股份合作方式,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探索出了在贫困地区消除“空壳村”的新经验;六是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在帮扶工作中,以集团帮扶资金和省民宗委包村帮扶资金为试点,以产业扶持为载体,按照“创新五种模式,激活五种效应”的原则,逐渐探索出了扶贫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多种使用模式。在下一步的帮扶工作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协同发展。要以辩证思维,突出抓住党建这个核心,以党建促扶贫,以党建促小康;要围绕“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突出抓好精准扶贫这个关键,加快扶贫攻坚步伐;要围绕“两个不同”,突出抓好同步小康这个目标,统筹推进同步小康创建工作;要抓住加强领导这个保障,不断开创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工作新局面。

  省委党建办副主任、省直工委常务副书记杨华昌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省民宗委的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认为取得的成绩看得见、摸得着,他为省直机关有这样的先进典型感到十分欣慰。杨华昌指出,省民宗委在帮扶笃山镇的过程中,委党组以上率下、高度重视,形成了系统联动的工作格局;省民宗委同步小康工作队真抓实干,认真负责,助推了党建扶贫和驻村工作全面发展;工作队员心系群众、真蹲实驻,展现了服务人民的形象。他说,经验的作用在于推广,典型的意义在于运用。省民宗委的经验给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省民宗委扶贫工作队的典型做法给省直机关扶贫工作队做出了榜样,省民宗委扶贫的成效给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提供了启示,值得全省推广。

  吴军在总结时指出,从安龙县笃山镇三年的扶贫情况看,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紧紧依靠省领导的集团帮扶力量,形成扶贫合力;二是自觉置于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之下,摆正扶贫位置;三是派队伍和结对子结合,实现整体参与。在过去三年的帮扶中,省民宗委围绕党建和扶贫两个主题,以扶贫项目的实施为纽带,一方面在增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努力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积极探索民族发展资金滚动使用和放大使用的机制,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乘数作用,不仅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而且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增强村党支部的内在活力上下功夫,利用扶贫项目组织贫困农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使笃山镇所有的行政村有了初步的积累,开始消除“空壳”现象。村支两委不仅有人理事,有章管事,而且开始有钱办事。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吴军要求,就全省民宗委系统的党建扶贫暨驻村工作而言,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在认真总结本单位开展党建扶贫暨驻村工作得失的同时,积极借鉴笃山镇的党建扶贫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党建扶贫暨驻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把党建扶贫暨驻村工联系点作为指导本区域民族扶贫工作的试验地,以取得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要把综合效益作为党建扶贫暨驻村工作的目标;要把党建工作作为扶贫攻坚的根本保证;要注意创新扶贫机制;要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要以踏实的作风完成好党建扶贫暨驻村工作任务。

  省政协民宗委主任龙德方,省民宗委副主任左朝刚,省扶贫办副主任杨小翔,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直机关工委、省经信委、省农委、省住建厅、省水库生态移民局、省公路局、省城乡规划院相关负责人,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州政协相关负责人,省民宗委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全省九个州市和贵安新区、威宁自治县、仁怀市民宗委负责人,全省11个自治县、13个发展困难县民宗局负责人,黔西南州各县市区民宗局负责人,笃山镇部分村干部代表等出席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