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六个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2.04.2016  21:25

    新华网贵阳4月22日电(通讯员 朱俊)近年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按照“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畜牧效益调高、土地使用调活、农机事业调快、科技事业调高”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从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马铃薯、苹果、草地畜牧、烟草、冷凉蔬菜、高山生态茶等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逐步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重点实施马铃薯种薯基地、苹果基地和蔬菜基地建设。

     着力抓好基地建设

    通过邀请全国马铃薯专家金黎平及其专家组、全国苹果首席专家韩明玉及其专家组到威宁实地调研,帮助规划编制了马铃薯和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威宁结合全县实际提出了大力实施山地特色农业“11153”工程,即:力争2020年发展优质种薯100万亩、高山冷凉蔬菜100万亩、经果林100万亩(其中苹果50万亩、核桃50万亩)、中药材50万亩、烤烟30万亩,对各个产业的规划实行图斑管理。

     着力抓好资金保障

    按照“基础设施围绕产业走”的思路,整合交通、水利、财政、国土等项目投入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威宁自治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2016年县人民政府划拨4000万元,贴息贷款3000万元资金用于早熟马铃薯种植;划拨3600万元用于苹果低产果园改造;划拨565.8万元用于苹果苗木采购,并对3万亩矮化苹果种植给予3000元/亩贴息贷款;划拨891.955万元用于万寿菊种植物资采购,并整合退耕还林资金、扶贫资金、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共2600万元用于苹果苗木采购。

     着力抓好方式改进

    按照“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村社联建模式,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政府整合资金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量化为村集体参与入股。所产生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所占的股份,通过“五看”法精准识别出贫困户,用于扶持“两无”贫困户,使农业产业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着力抓好体系建设

    利用现有科技成果,积极构建马铃薯、苹果、蔬菜、中药材等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了马铃薯原种基地1.5万亩、一级良种基地8万亩、二级良种基地35万亩,苹果苗木繁育基地1000余亩。确保了健康种薯、种苗的有规律供应;大力推动市场营销体系。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78家,社员14.1万人,辐射带动农户16.4万户,建有马铃薯、苹果、蔬菜等专业合作社88家,常年外销马铃薯商品100万吨左右,种薯(含常规种薯)外销20万吨以上,外销苹果5万吨以上,外销蔬菜120万吨以上,销售半径不断扩大。

     着力抓好企业带动

    通过招商引资、本土培育等方式,引进中国农业发展集团薯业有限公司、上海雪榕集团、陕西海升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到威宁投资引领产业发展,培育了贵州威宁爱心培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威宁鹤乡果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县共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30家、县级26家)。爱心培食品有限公司的苦荞系列产品已进入深圳华润超市,芦丁食品有限公司的“威宁荞酥”等产品已进入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已在重庆、成都设立“威宁洋芋”直销点,开通了威宁到贵阳的“蔬菜专列”和到重庆、成都的“威宁洋芋”铁路运输专列。

     着力抓好品牌建设

    威宁自治县已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威宁党参”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洋芋”、“威宁荞酥”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个,农产品有机认证3个,贵州省自主创新品牌1个,农产品交易会金奖5个,农产品QS认证28个;“可渡河”“乌撒”“威宁洋芋”“草海”“南方方署宝”“炭山红”6个贵州省著名商标。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