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小果子孕育“大产业”

05.11.2014  20:52

小果子孕育“大产业

——威宁自治县经果林产业发展纪实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依托退耕还林、“三江源”生态保护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助农致富,2009年以来新增经果林60余万亩。尤其是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8万亩,苹果12万亩。

    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海拔高、纬度低、温差大、阳光照射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发展苹果、核桃、板栗、梨子等特色经果林。特别是威宁大黄梨,皮薄,色呈金黄,肉质细嫩,含糖量高,个大核小,耐运耐藏而行销省内外,获得“中国八大名梨之一”殊荣。

     做强苹果产业

    威宁作为贵州苹果种植的最佳适宜地区,是中国南方苹果生产的最适生态区。威宁苹果栽培始于上世纪40年代,生产面积一度达到9万亩,威宁“金冠”苹果曾在1973年“全国外销苹果基地现场会优良品种(系)鉴评”中获黄色品种第二名。到2009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8万亩,其中老果园5万亩,新建果园2.94万亩,品种以富士2001、黄元帅为主,常年产量3万吨,精品苹果1.2万吨,总产值4560万元。目前,已经发展苹果产业12万亩。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威宁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壮大黄梨产业

    威宁大黄梨是中国的八大名梨之一,皮薄,色呈金黄,肉质细嫩,含糖量高,个大核小,耐运耐藏而行销省内外。威宁人喜欢用威宁大黄梨制梨膏、晒梨丝。并将它挖空,灌进蜂蜜,蒸后吃了可以止咳。威宁大黄梨因原产于威宁而得名,迄今已有28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砂梨系统中鲜食与加工兼用的著名品种。其主要优点是植株生长健壮,经济寿命长,产量高,果大皮薄,质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3%~15%),甜酸适口,风味浓,果实耐贮耐运等。该产品在中国南部和西部各省(区)都有很好的销售市场。

    2010年以前威宁拥有大黄梨65万株(约3.20万亩),其中,老果园面积3万亩,全县能产出优质黄梨0.5万吨,产值1000万元。2010-2014年,威宁大黄梨得以迅速发展,面积达到4.2万亩,98万株,可产优质大黄梨0.8万吨,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

     扶持板栗产业

    威宁种植板栗历史悠久,所产板栗以个大、皮薄、果实香甜、酥脆而享誉全国,常年产量400万斤左右。主要分布在牛栏江、二塘河、羊街河、可渡河流域,虽然产量不高,但风味独特,市场供不应求。威自治县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及退耕还林工作,加之极佳的市场销售前景,成熟的技术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开发板栗产业,为威宁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稳定核桃产业

    威宁核桃原产于中东地区,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世界“四大干果”,在威宁已有200余年的种植历史;现有60万株,48万亩,常年产量190万公斤,以种壳薄栗,取仁一整个,含油七成多而著名省内外。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长寿果”,市场供不应求。是威宁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经济来源。

     成立合作社做群众的领路人

    为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威宁自治县积极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大户承包、土地流转等生产方式,坚定了农民发展特色水果的信心。目前,威宁自治县已注册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929家,获得国家级示范社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示范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市级优秀合作社6家,县级24家,无公害产品认证7家;注册资金148693.69万元,合作社骨干成员11148人,成员13.71万人,辐射带动15.75万户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有效地拉动了威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技术力量雄厚、覆盖面广、示范能力强等诸多优势,运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标准、收购销售”五统一模式,积极开展系列化精准培训和优质服务。从农机精作到配方施肥,从科学管理到农超对接;从信息发布到示范引领,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农户组织起来,手把手传技术、心贴心搞服务,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素质,一户一个科技当家人的奋斗目标正在变为现实。(肖昌智 刘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