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网络邀请 形式纠结的人情焦虑

24.07.2014  01:19

堂吉伟德

一个短信就通知去参加婚礼,没去成还是我的不对了!”近日,网友“搞错没得哟”在重庆某论坛发帖称,朋友结婚只给自己发了短信。帖子发布后,吸引了7000多次点击,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手机短信代替结婚请柬,甚至在QQ上、微信里吼一声,就当通知大家参加婚礼了,这究竟是方便了新人,还是怠慢了宾客?

网络化和电子化时代,一切都变得极为的简便快捷,当短信、电话、QQ、微博和微信这些新的传播平台出现之后,就意味着传统的“登门相邀”与“飞鸿传书”必然退出历史舞台,曾有的形式记忆会被颠覆,传统的仪式也会被替代,就如同网络媒体的方兴未艾之下,传统的纸媒就会处于痛苦的转型过程中。如果短信和网络帖子等邀请方式,可以达到传统寄信或写请柬的效果,使用者自然是乐此不疲。

然而,任何形式的替代和方式的变迁,都会有一个被逐步适应的过程。网络邀请本身并无原因,之所以有“缺乏人情味”的指责,根本上还在于对社会变迁之下,人情迷失的现实的焦虑。网络化和电子化确实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却疏远了每个人的情感,传统的形式构架被颠覆之下,社会的人情味也变得越来越淡,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让人少了一些“思及他人”的底线意识。从婚丧嫁娶到乔迁晋升,形式越来越奢侈而排场,但内容却日益功利而世俗,朋友相聚,婚礼宴请流于形式,成为让人难以消受的“红色炸弹”。

不妨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是新婚期的小两口驾车回家,老婆坐副驾,却连发3条微博说“老公开车小心,老公辛苦了!”同处一车不当面说,从而让人发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近在眼前却要微博倾诉”的感慨。另一个是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 ,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弟弟和妹妹吃饱后转身拿起手机继续玩游戏,张先生时不时地回复朋友的微博。老人受到冷落,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其实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朋友聚会或者好友团聚时,你会看见彼此间的话越来越少,已没有当初那种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取而代之的便是彼此“低下头来玩手机”,个个喜笑颜开而大有视若无人的之状。

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甚至驾车时,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处于自我的世界里而心无旁顾。曾有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明确认为自己有,48.4%的人认为自己“有一些”。正是基于此,才有人提出了远离智能手机,把人从封闭中解放出来,在传统的形式中去寻找人情的真味,在尊重中重新培植真实情感。

婚礼网络邀请,形式纠结的人情焦虑。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没有内容的形式毫无意义,没有形式的内容也就没有载体。今天之所以对网络邀请耿耿于怀,对传统的请柬形式念念不记,根本上还是对社会变迁之下人情冷落现状的焦虑,对于改变现状的强烈诉求。唯有意识到这点,才会避免将形式和内容分割开来的看待,并导致判断走偏而导致理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