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90后女孩深山里守护春运

24.01.2017  05:02

魏海洋检查变电所室内设备运行。新华网发(周绪 摄)  

↑视频

    新华网贵阳1月23日电(卢志佳)“我们的变电所是高铁运行的动力‘心脏’,为了春运期间高铁的平安有序运行,我愿意用自己的孤独来守护这颗‘心脏’。”魏海洋说。

    今年25岁的魏海洋是一位来自黑龙江塔河县的“90后”女孩,2014年,她成为成都铁路局贵阳供电段的一名高铁变电值班员。1月17日,魏海洋开始了自己春运期间的第一次值班生活。

    魏海洋值守的捧古牵引变电所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高棉乡境内,当地气候环境恶劣,交通极其不便,地处大山深处的捧古牵引变电所是沪昆高铁贵州西段条件最艰苦的变电所之一。

    由于居住在安顺市区,每次接班,魏海洋都要早晨7点起床,准备好上班5天的生活所需和换洗衣服,再去菜市场备足食材。为了不耽误交接班,魏海洋要赶早上10点之前的客车到普安县,再换乘提前联系好的当地老乡的车,花5小时才能到达捧古牵引变电所。

    进入变电所的山路蜿蜒崎岖,时有塌方现象发生,等抢修人员畅通道路往往要等上3、4个小时。魏海洋告诉记者:“进入变电所之后,我们不能离开变电所大门一步,意味着我几乎要‘与世隔绝’5天时间。

    原来,捧古牵引变电所实行的是单人值守制度,每5天交接班一次,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不能离开变电所。捧古牵引变电所内有4条供电线,4台变压器,日均供电量达7万千瓦时,担负着沪昆高铁贵州西段45公里的供电任务。

    为了确保春运期间高铁供电安全,值班期间,魏海洋每天要向段调度室汇报所内实时状况,同时巡视室内外设备运行状态,一套程序下来,需要耗时近1个小时,而这样的过程,魏海洋每天要进行4次。

    “责任重大啊,变电所的有序运行关系着段内高铁的平稳安全运行,春运期间,更是事关旅客能不能安全顺利到家,因此虽然我是一个人值守,但也是24小时待命,哪怕睡觉也要竖起耳朵,随时准备接调度室的电话。”魏海洋说。

    春运期间的捧古,气候寒冷多雨,人烟稀少的变电所也显得格外冷清。从小被父母宠爱着的魏海洋,不得不学会独立和坚强。

    “领导经常问我自己一个人怕不怕,我嘴上都说不怕,但在这个大山里面,我一个女孩子有时候还是会感到害怕。”魏海洋说。

    魏海洋从安顺回一次黑龙江老家来回要倒4趟火车,路上要花将近10天时间,因此入路两年来,她都没回过一次家。“今年春节我也要值班,也还是回不了家,我准备自己做几道家乡菜,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再跟父母视频聊聊天,让他们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乐观的魏海洋甚至早就计划好了大年夜的菜单。

    魏海洋觉得,因为春运而不能和家人团聚的铁路人还有很多,她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为了春运期间铁路安全运行,为了旅客能平安准时的回家,铁路人总要有所“牺牲”。“这就是这份工作赋予我们的使命。”魏海洋说。

    每天晚上七点,魏海洋结束例行巡视工作后,才开始准备自己的晚餐,这时候,也是她唯一可以和父母说话的时间。说起父母,说起家乡,魏海洋红了眼眶:“初到南方,不仅气候不适应,连饭菜的口味也不适应。妈妈寄来的家乡特产,我也不舍得一次吃完,都是锁在柜子里,两三天才吃一点。

    “父母付出所有心血抚养我成长,现在我服务着现代化的高铁系统,父母也感到很自豪,我更要努力工作来回报父母。”魏海洋说。

    晚上十点,魏海洋开始了今天最后一次巡视任务。安静的深山里只有设备运行声和她的脚步声,寒冬的夜晚,让她的身影看起来孤独,但也格外坚定。

    每每看动车飞驰而过,看旅客坐着高铁回家过年,魏海洋都会心生羡慕:“我也很想家,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他们平安的旅途中,有我的一份付出。

无人机航拍的位于大山深处的捧古牵引变电所。新华网发(周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