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记者走进世界遗产地:施秉云台山

15.07.2014  21:36

风景。

 

  长寿不但是人们的向往,也受人们的敬仰!一位外媒记者在云台山麓的牌楼冲邀请牟姓“农家乐”80多岁的老奶奶合影。

 

  稀奇是一种诱惑,祈福是一种善行。好多人借光围拢来,“害得”平常笑容可掬的奶奶有些不知所措了。

 

  很多时候人类的相通不一定要语言:对大自然的喜好是相通的;只要你学会微笑,就能带来沟通。

 

轻轻的,记录下“施秉喀斯特”的地球密码。

 

马上,把云台山送回远方的家。

 

休息一会,做个“鬼脸”,等等后面的同行们。

 

  这位在中国待了近十年的留学生如今汉语普通话了得,现在却用另一种方式和云台山“对话”。

 

美女翻译也忍不住要和云台山合影。

 

这是我的工作。”他对翻译说。

 

同行新朋友。

 

绝不放过!

 

四海之内皆兄弟!云台山上大合影。

 

  中新网贵州频道(通讯员 吴通武 奉力)7月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外媒记者采访团一行15人到世界遗产地贵州施秉云台山进行采访。

 

  在云台山,采访团一行被满眼翠绿的植物,俊美的风光所吸引,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了最美白云岩喀斯特神奇地质地貌,并纷纷用相机或手机拍下了一组组精美的画面。

 

  通过此次采访,他们将以新闻媒体人所独有的睿智和视角来记录“施秉喀斯特”自然风光,向外界展示世界自然遗产和“奇山圣水·灵秀施秉”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6月23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公布,以云台山景区为核心的“施秉喀斯特”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省的第三处世界遗产地。申遗成功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社(中新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国内、省内主流媒体和《香港商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等均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国内外对“施秉喀斯特”的强烈关注。

 

  以云台山为核心的“施秉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包括重庆金佛山、广西桂林、广西环江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组合中的项目之一。它是在古老的、相对不可溶的白云岩上发育成典型而完整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以峰丛峡谷喀斯特最为典型,是全球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最为典型的范例,因其具有超乎寻常的美学、生态和科研价值,得到了国际顶尖自然遗产专家威廉姆斯、史密斯、桑塞尔等的高度赞誉,称其为“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

 

  云台山景区经20余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2009年入选“第二届(2009)中国避暑名山榜”, 2009年8月被列为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级地质公园主园区,2010年被第三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授予“国家精品旅游景区”荣誉,2012年通过“AAAA”景区评定。

 

  据悉,此次采访活动由省委宣传部举办,由外交部新闻司副处长刘富强带队,省委宣传部外宣办联络处处长李毅陪同,邀请了印度、南非、韩国、加纳、卢旺达、喀麦隆、肯尼亚七个国家的记者参加。通过活动,集中展示我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建设理念和实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