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族文化根基的“从江样本”

24.08.2015  18:45

民族文化进校园汇演

从江县民族局到学校指导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从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现场会场景

上学的岜沙女孩

从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推进会

从江县奖励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先进单位和个人

挖掘演奏民族音乐“侗族古乐”

侗族芦笙吹奏表演

从江县传统村落——巨洞村

 

入秋,从江的山更蓝,水更绿。

  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行于光可鉴人的青石板路,看着身穿绚丽民族服饰的淳朴笑容,再聆听着木楼间传出天籁般的朗朗侗歌,犹如走进了一个人间天堂。而看到和听到的这一切,无不是从江县近年来加大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力度的结果。

  翻开从江的历史,你会发现,地处月亮山下的从江县,千百年来,历代世居的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块水涵灵气,土蕴沃产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多彩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是从江县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和各种娱乐方式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从江县传统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一些以口传心授的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失传。面对新时期新情况,从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抢救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保护文化的血脉 守护心灵的家园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只有各民族民间文化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才能繁花似锦,春光满园。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从江县采访期间,记者走村串寨,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氛围,那如诉如怨的苗族情歌、婉转悠扬的侗族大歌、编排多样的少数民族舞蹈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记忆。从江是一个少数民族大县,这里不但生态环境良好,而且村落古老,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是我省乃至全国民族文化保留最丰富、最完整、最具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大县,是典型的民族文化“富矿区”。

  采访中,从江县民族局局长敖家辉告诉记者,从江县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风情浓郁,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文化旅游资源品味高,是享誉世界的“中国侗族大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可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远古遗存的民间文化正逐步消失,尤其在农村,原生态歌舞文化、祭祀文化、戏曲文化等也即将面临消失的境地,现在一些父母不愿让孩子上歌师家去学歌,怕影响学习成绩。如此一来,许多村寨原有的悠悠歌声、琵琶声已渐渐远去,取代的是现代时尚的摇滚舞曲、广场舞和各式各类的电视娱乐节目。一些歌师、戏师、祭祀师等传承人不再有人光顾,宝贵的民族文化将无人传承。

  这一严峻的现实,引起了从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他们重新审视县情,把“文化兴县、旅游活县”摆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抢救、保护和传承本土的民族民间文化,仅在2014年,从江县委、县政府就相继出台了三个文件:《关于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意见》、《从江县传统村寨保护与发展利用试点方案》、《从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上升为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决策。文件还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社会各组织积极参与,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该县从2014年起,每年拨出100万元作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经费,文件的出台和经费的落实,为从江县全面开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记者在从江县民族局办公室看到,从江县出台的《关于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谈到保护民族文化的目标任务时有这样一段描述:

  “面对新时期新情况,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挖掘、保护和弘扬从江优秀民族文化,充分认识文化产业是战略性、导向性、长远性的新兴产业……到2020年,从江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全面有效抢救、保护和弘扬,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形成若干地方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品和品牌,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5%以上……为此,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上,一是要挖掘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包含苗歌、侗歌、侗戏、壮歌、瑶歌、山歌、祭祀词、水书等在内的系列口传文化,培养继承人使全县的村村寨寨都能回到一种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厚的自然和谐状态;二是做好村落保护,打造“看得见山,看得见树,留得住乡愁”的村落文化;三是把口传文化、村落文化、农耕文化和各种文物等民族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活动,建立全球大专院校民族文化调研课堂和实践基地,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摄影基地……”

  明确的任务,具体的目标,在全县上上下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目前,从江县各级各部门与社会各界对保护本土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

  2014年4月29日从江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启动会,全面部署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为了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10月24日,县人民政府再次在洛香镇新安小学召开 “从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现场推进会”。副县长杨瑞刚在会上要求各学校、村干部,一是把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摆在重要工作中心来抓好,要认识到当前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效性;二要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抓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学校、村干部要相互配合,对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齐抓共管;三要加强督查,切实抓出成效。县民族事务局和县教育局要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民族文化进校园试点项目学校的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和指导,切实把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打造从江县民族文化旅游大县奠定良好的基础。

 

民族文化进校园 开出绚丽民族花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15年5月2日,在“都柳江文化走廊·周末大舞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颁奖晚会上,来自全县11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学校的100余名学生进行了民族歌舞展演,那宛如百灵般的歌声、轻盈蹁跹的舞姿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晚会上,从江县委、县政府对32个先进集体、19位先进工作者、79位优秀传承人、10位优秀年轻歌手和13位优秀新人进行了表彰。这是从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从江县自古以来就有老年人传歌,小孩学歌,青年人唱歌的传统,尽管受到外来文化和一些青年人外出务工的影响,但由于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走进课堂,从娃娃抓起,从江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是大有希望的。”县民族局长敖家辉充满信心地说。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推进我县素质教育的新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个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县教育局局长吴佳理告诉记者。他说,2014年列为项目学校的有51所,今年增加到了81所。每个学校根据当地民族文化特点每周安排1—2节课,纳入班级课表并实现了教学常态化。

  为更好的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从2014年4月到2015年6月在这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江县就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召开了3次大型会议,参会人员有县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和乡镇领导,有项目学校校长和所在村村干,还有各村民族文化传承人代表及学生表演队等。会议通过探讨、总结和交流,使各项目学校形成了共识,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把普及民族文化像普及英语那样,用同等力度来抓好民族文化的传承,让青少年学生既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而适应社会发展,同时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府的高度重视,部门的通力协作,各项目学校的积极努力,从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从江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高增乡岜扒村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侗族村寨,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尤其是侗族大歌更具特色,贵州省艺校的音乐教材里就有不少岜扒大歌。该村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开阔视野,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聘请了侗歌教师,班班开设侗歌课程,人人传唱侗歌,这样一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真的活起来了,校园热闹起来了,学生高兴了,家长放心了。村小学将本地流传的侗歌进行普查整理分类、加工,把适合少年儿童的民族歌曲用于教学。选聘能熟练会唱侗族大歌的潘银花担任侗歌老师,并将当地有名的艺师请到学校指导民族音乐的传授方法。学校负责人和侗歌老师到侗歌歌师家去学习侗歌,必要时邀请歌师到学校来指导教学。老师在教学时注意通过一些带有典型性的侗歌侗戏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从小热爱家乡文化,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家乡作贡献的情怀。同时,学校在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学生有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如国庆节、春节、招龙节(当地传统节)等。每个班每周开设一节侗歌课,周末到歌师家去学歌。学校自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以来,学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上门动员入学,施加行政手段强制入学的现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各班学生基本能会唱三到五首侗歌,高年级的同学能教低年级唱歌,并能进行男女对歌,该校男女歌队曾与巨洞、平江学生对歌,受到了当地父老乡亲的好评。2014年12月20日,高增乡举办了首届“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全乡七所完小欢聚在岜扒村进行汇演。汇演内容丰富多彩,有弹牛腿琴对唱的、有弹琵琶合唱的、有民族芦笙笛表演的…… 村里的老人感叹地说:“没想到我们老一辈唱的歌今天还能这么受人喜欢啊!”

  位于都柳江畔的巨洞村,整个寨子依山傍水,吊脚木楼鳞次栉比,这里古木苍翠,绿树成荫,侗族文化底蕴厚重,巨洞小学多年来,一直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学生的考勤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有专门的课程安排表,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安排上民族文化课,由寨上的歌师进行授课,分男生、女生班,男生班由男歌师授课,女生班由女歌师授课,周末或寒假期间,学生每天晚上主动到歌师家学歌,积极性很高。如今,在巨洞小学校园里,常常会听到悠扬婉转的侗歌。几年来,学生们学会了近百首各类侗族歌曲,如:琵琶歌、拦路歌、敬酒歌、侗族大歌、击鼓对歌等,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拿得出手,唱得出口”。在全县历次开展的大型活动中,巨洞小学的大、小歌手都能独当一面,获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

  坐落在都柳江畔的平江村,是一个林木茂盛、风光旖旎的地方,这里有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平江琵琶歌”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加之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古朴的民族文化正日渐衰落,学唱侗歌、弹奏琵琶、拉牛腿琴的人越来越少,至今全村只有为数不多的十余人会唱侗歌,且年龄都在40岁以上,传承民族文化已迫在眉睫。为有效传承、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平江小学自2012年来,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把琵琶歌引进校园、课堂,通过“大手拉小手”,目前,村寨里的群众听侗歌,学侗歌,唱侗歌已蔚然成风,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春节和“三八”妇女节,平江侗歌班师生以“听唱平江琵琶歌,品尝平江家乡菜”的野炊方式开展民族文化主题宣传活动,让平江籍在外工作和就业的爱心人士在悠扬的琵琶歌声里勾起了对美好童年的无限记忆,淡淡乡愁油然而生,他们纷纷表示,要竭尽全力支持家乡传承民族文化,支持学校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此外,像谷坪中心校、新安小学、小黄小学、城关三小、龙江小学等学校,非常重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学校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搞好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请歌师到学校教歌和鼓励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上歌师家学歌等方式,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保护民族文化任重道远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在从江,自古以来“饭养身,歌养心”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诠释,那一曲曲散落在鼓楼下、花桥前、绿水间的悠悠歌声,那一组组传达着某种古老历史信息的曼妙舞姿,那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无不成为我们民族心灵深处的最后皈依。

  从江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广渊在调研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时强调,学校要提高教师队伍民族民间文化知识水平,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中,打造出舞得出、唱得响、上得去的民族文化节目;要积极弘扬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做到教学与活动相互促进和相互进步,为从江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悠悠长河中,民族民间文化被烙上社会各个时期的文化变迁与融合,今天,在各种新思想、新体制的改革与成长下,从江人更加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形神兼备,才有坚挺的实力,才是恒久的魅力,而保护民族文化任重道远。今天,从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高铁时代”新机遇,抢占原生态文化制高点,以文化为魂,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原生态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寄情墨香,放飞梦想。从江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教育取得了可喜成果,呈现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

  我们相信,有从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社会人士的关心支持,民族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通力协作,从江县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必将在从江大地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