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24.05.2018  10:31

过去村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牲畜到处跑,现在不仅村居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更丰富了,百姓幸福感也越来越高。”张应国说。

张应国是贵州安顺开发区宋旗镇石板村的村支书,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自今已连任三届。张应国坦言,石板村的改变,源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得益于卓具成效的农村社会治理。

安顺开发区位于安顺市城区西侧,是1992年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获批国家首批专业性民航产业基地,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与农村社区互联互通,全方位立体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该区辖2个镇(宋旗镇、幺铺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西航办事处),54个农村社区,17个城市社区,常驻人口30余万人。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逐渐凸显。为此,安顺开发区寻找新路径、探索新方法,全面实施“3457”工程,打出了一系列农村社区治理组合拳,不断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群众“幸福感”。


构建“三大部制” 推进社区治理重心下移

“‘三大部制’包括大政法、大群团、大征收。大政法推进系统治理,大群团推进爱心治理,大征收推进依法治理。”安顺开发区民政局副局长余学平告诉记者,为了推进社区治理重心下移,打通农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安顺开发区着力整合了政法、综治、维稳、应急、信访等部门职能,组建多元化“大政法”矛盾调处机制,建立交通事故类、民生类、发展类3个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组,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高效运行。2016年来,全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排位全市前列。

同时,整合工会、妇联、团委等设立群团工作部,推动群团干部走进农家,融入群众。成立“脱贫攻坚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邻里互助、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2016年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千余次,参与人数10万余人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积极开展“巾帼巧手促脱贫”活动,培训蜡染技艺人员500余人次,300多名妇女通过特色手工业创作实现了脱贫。

此外,安顺开发区整合国土、规划、棚改职能,组建房屋土地征收管理局,围绕征拆开展政策宣传、解答疑问、法律咨询等工作,保障群众知情权,推动土地征收、房屋征拆依法依规、和谐满意进行,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2016年,安顺开发区因项目入住征地1.2万余亩,拆迁房屋约33万平方米,未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强化“四大融合”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四大融合”即城乡融合、村社融合、村企融合、军民融合。余学平表示,要让城乡发展更和谐,交通、服务和医疗的连通是关键。为此,安顺开发区努力建成县乡村组公路互联互通,全面硬化串户路,打通城市连接农村的动脉,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办公场所建设,健全“一站式”便民服务、卫生计生、留守儿童、文化活动等功能服务室,形成社区15分钟服务圈;以贵航三0二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将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镇、村,实现农村居民不出镇就能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

在村社融合方面,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推动农村大发展。通过“互联网+合作社+农户”形式,推动“黔货出山”“网货下乡”,实现农业“接二连三”,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如何让村企融合更顺利?安顺开发区选聘具有热心公益事业的47名企业家担任“荣誉村主任”,协助社区改善农村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基础建设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就业方式,鼓励企业将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发放给农户加工,实现贫困村民在家就能就业。

如何让军民融合真正受惠于民,就业是最直接的方法。近年来,建成以中航贵飞公司为核心,以云马产业园、双阳产业园、川渝电商产业园为平台的“一核三园”产业布局,解决农村劳动力7800余人就业。打造双阳社区军民共建共治共享示范点,推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模式治理,实现了军企社区规范管理模式和地方治理方式的有效衔接,解决军地社会治理“两不管”问题,并辐射到周边7个社区7000余户3万余人。


增派“五员”力量 补齐社区人才短板

扶贫主任工作热情高,有耐心,也肯琢磨事,融得进村,干得成事,村民信任他们。”说起安顺开发区运用市场化引才机制公开招聘的雇员制“村居扶贫主任”,余学平不禁竖起大拇指。

余学平表示,这些扶贫主任的到岗,给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力量。2016年来,安顺开发区扶贫专员为村级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带动贫困家庭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引进扶贫专员抓发展,只是安顺开发区为补齐社区人才短板的举措之一。此外,他们还通过选派驻村驻村第一书记、“大政法”特派员以及警务助理员等,进一步强化社区的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业务部门帮专业村”的原则,安顺开发区从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中精心选派47名驻村第一书记、95名工作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驻村开展政策宣传、经济发展、精准扶贫等工作。2016年以来,驻村书记员化解矛盾纠纷468起,办实事好事958件,解决实际困难问题861个,协调引进项目211个,涉及资金3203万元,推动农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同时,安顺开发区还将“大政法”触角延伸到镇、村两级,在乡镇派驻专职“大政法”特派员,村(居)村(居)选聘政法工作员,建立抄告、限期整改、通报、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约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九种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畅通了居民群众反映诉求、处理诉求通道。

此外,在每个社区配备1—2名专职警务助理员,主要承担情报信息收集、法律政策宣传、社会治安管理等工作,同时建立警务助理员与政法特派员矛盾纠纷调处衔接机制,将政法、公安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得到及时化解。


实施“七个一”工作法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村主任的选举反应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意愿,但并非每个村主任在上任之初就懂得如何来管理一个村的工作,为此开发区出台了‘七个一’工作法,村级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余学平说。

七个一”工作法包括每天进行一次民意汇集、每周进行一次议事协商、每旬一场公益活动、每季一次绩效考核、每月一次理财会、每半年一次谈心会、每年一次述职述廉。

民意汇集搭建民生倾听桥梁,及时了解解决民事民情;议事协商让大家集中讨论解决民生利益、经济发展等重大事件,推进民主治理;理财会汇集资源,向群众交清楚账、明白账、发展账;公益活动提升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时代新风;绩效考核强化激励引导;述职述廉推进勤政廉政……

近日国家民政部确认了48个单位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安顺开发区成功入选。”余学平高兴地告诉记者,“3457”工程的实施,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基础,提升了基层自治能力。下一步,安顺开发区将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打造出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好经验,争取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改革贡献“安顺开发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