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以“城”带“乡”促发展

25.12.2015  21:12

以“”带“”促发展

——安顺市城镇建设发展综述

    “十二五”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0亿元(2015年预计完成380亿元),是整个“十一五”期间完成量20.97亿元的40.53倍,年均增幅达184.76%。

    随着城区二环路、贵安大道(平坝西至西秀区段)等重点市政道路项目的建成通车及平坝“撤县设区”顺利完成,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50平方公里拓展到90多平方公里,一大批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人行过街设施、园林绿化、广场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有效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及城市形象,为安顺市“后发赶超、推动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

    2014年9月,安顺市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通过此次大会重点培育参观点项目共16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旧州镇、产城互动型小城镇夏云镇、交通枢纽型小城镇白岩镇等小城镇在大会中各显特色,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建设发展道路,得到了省领导和与会人员充分肯定。

    普定县白岩新镇建设从两年前地图上的“空白”到如今已形成集交通枢纽型、商贸集散型、旅游观光型“三型融合”的小城镇大框架。

    西秀区旧州镇以古镇建设和生态新区开发为重点,围绕打造国家级绿色生态古镇的目标,通过古镇修缮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透过斑驳的古城墙、古驿道、古遗址等大量文化遗存显现出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美丽的邢江河、自然的生态湿地、淳朴的民风,使旧州呈现出一个内外兼修、古色古香、特色鲜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特别是“1+N”镇村联动模式的“旧州经验”更是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上的亮点。

    平坝区夏云镇作为“工矿园区型”小城镇,以“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优势互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产业集聚效益逐渐增强,小城镇的功能逐步完善,“”与“”之间的互动效应逐渐凸显,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新型城镇化气息。

    ……

    自全省开展“5个100工程”以来,安顺市小城镇建设工作蓬勃发展,在推进小城镇的进程中,突出安顺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民族风情、自然资源等特点,努力彰显城市文脉,注重保护山水河流,绿化美化山体植被等特点,按照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小城镇建设要求,形成了省级示范小城镇带动、全市50多个小城镇互相借鉴、同步推进、各俱特色、你追我赶、增比进位的建设高潮。“十二五”期间,安顺市小城镇共完成项目投资472.6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76个,签约资金716亿元,到位资金234亿元。

    五年来,安顺市通过每年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及示范小城镇的培育,强化大会观摩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安顺市在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作中,通过示范小城镇的“8+X”项目建设,完善和提升了镇区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使其为周边村寨提供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服务,为村民转移就业提供工作岗位,通过美丽乡村的创建,保留和延续了优美淳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示范小城镇的“后花园”,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镇村联动的全省先进典型。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逐渐增强

    走进紫云,一处处融合发展的商业区,一条条宽阔整齐的大道,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广场,一座座镇村联动的小城镇,使紫云这个麻山腹地蝶变成靓丽的家园,让久别紫云的人们为之震惊、眼前一亮。

    在今年9月的第五届安顺市新型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紫云自治县用“不甘落后、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全市听到了来自贫困县的声音,创造出了贫困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典型。

    不仅仅是紫云,全市上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涌现出山地特色城镇化的新亮点、加速度。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贵黄大道、安普大道、二环路、黄果树大街延伸段等城市骨干路网建成通车,万绿城、多彩万象城、苗岭屯堡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建成了百灵希尔顿逸林酒店、万绿城铂瑞兹酒店、葡华大酒店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

    保障性住房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共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约12.6万套,比“十一五”期间的1万套增加11.6万套,“十二五”期间竣工约6.2万套,解决了约5.3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通过发放租赁补贴的形式解决了一部分家庭因未及时申请到保障房的住房困难问题。每年均按要求完成与上级部门签订的目标任务。

    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355.58亿元,是整个“十一五”期间完成量63.81亿元的5.57倍,销售商品房721.89万平方米,打造了家运天城、畔山龙庭等一批精品楼盘。通过房地产开发,拓展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面貌。

    建筑业加速发展。安顺市于2014年制定了《安顺市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了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做多做活、做精做专”的一系列政策,全市建筑业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建筑施工类企业总数从“十一五”的28家达到120家。“十二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68.65亿元。

    以“”带“”促协调

    近年来,安顺市坚持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带“”促协调,以安顺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五型城市”建设,在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全面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小康房和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城乡垃圾污水处理,集中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充满活力的示范村寨。

    “十二五”以来,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传统村落保护。“十二五”期间,省下达给安顺市改造任务共108669户,实际完成108678户,政府投入资金9.56亿元,完成投资约48.52亿元,受益人口约52.16万人。自2012年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安顺市有34个村庄列入到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居全省第三名。全市共有30个传统村落获得了中央补助资金共计6875万元,其中财政部门“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500万元,环保部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610万元,文物部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527万元,省级传统村落专项补助资金238万元。

    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初见成效。全市75个乡镇基本建成垃圾收运站,各示范村均已建成垃圾收集站,各乡镇均建立起了收运队伍,实现收运队伍全覆盖,全面启动了西秀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项目建设,全市各县区均不断完善“户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生活垃圾转运系统,通过加快资源化处置,有效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无序堆放、随意焚烧等脏乱差现象,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设西秀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平坝区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成为蕴含丰富再生资源的“城市矿产”。目前,西秀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1050吨/日,分两期建设,一期处理能力700吨/日,已经开始运行;平坝区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200吨/日,已基本完成建设。(鲁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