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双书记”山区治贫忙

06.04.2016  18:02

    新华网贵阳4月6日电(通讯员 古宇)因地处低热河谷,莲花的气温更高些,春也更早些, 才进4月,满枝头的四月李就已经长了很大的个头。

    听说要找周齐兵,在村服务中心台阶上歇脚的老者赵寿高提着烟斗往半山腰一指:“周书记在山上呢!

    顺着老者指的山爬了20分钟,见到了周齐兵,他正在和村民黄信江拉水管为李树浇水,“这个季节,一定要防旱、防火,不然乡亲们一年的希望就泡汤啦。

    “周书记说的对,我家今年的好日子就指望这片李子了。”黄信江说,2012年他种下100多亩四月李和火龙果,李子去年挂果了,卖了4万多块钱,今年起码要翻3倍。“四五年前哪敢想有今天?

    正如黄信江所说,地处大山深处的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曾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通路,不通水,没有产业,经济单一,群众卸载一包政府补助的肥料都讨价还价要工钱,大家伙儿过着闭塞贫困的生活。

    如今的莲花村,路通了,水通了,老百姓的思想通了,荷包也鼓了。家家户户恨不得一天当着两天使,忙着发展产业,全村种下了近万亩李子、火龙果,人均3亩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1800元变为2015年的6800元,贫困发生率从60%下降到18%。

    “集散市场的外围环境搞好了没有?今年的李子产量不少,要早作安排,组织好乡亲们把进入市场的连接路打宽点打好点,可别到时候车子进不去哦。”正聊着,程书记的电话打进来了。

    一个“周书记”,一个“程书记”,咋回事?

    “周齐兵科长是我们的‘第一书记’,程明芳局长是我们的‘帮村书记’,他们是党委政府为我们莲花村派来的脱贫致富引路人。”村主任黄显友对于“双书记”很是门儿清。

    “双书记”扎根莲花村治贫治穷,在安顺不是个例。为在同步小康中不落下一人,2013年以来,安顺市在全省率先选派市县部门单位“一把手”挂任1007个村“第一书记”,并派出1007个同步小康工作队、4775名工作队员进行帮扶,最大限度地整合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不断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村提速发展。

    2015年,安顺再次为农村治贫加码:重新调整1007名优秀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将原来担任“第一书记”的部门“一把手”更名为“帮村书记”,出台了《安顺市帮村书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等“1+6”配套文件,形成了“双书记”帮扶工作格局,让驻村工作“既有人办事、又有钱(项目)办事”。

    “双书记”治贫效应立竿见影:仅2015年,通过“双书记”协调的项目就有1651个,解决资金2.06亿元。截至目前,安顺市行政村集体经济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1个,500至1000万元的1个,100至500万元的50个,10至100万元以上156个。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为莲花村的“帮村书记”,市移民局局长程明芳每月至少下村两次进行调研,制定发展计划,并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向市直部门协调资金;“第一书记”周齐兵常驻基层动脑筋,出力量,抓落实。

    几年来,莲花村“双书记”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一帮到底,用890万元移民扶持资金,撬动了超过8000万元的各类资金投向莲花村,发展了上万亩产业,创立“442”股份制扶贫模式,消除了空壳村。预计到2017年就可实现村民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双超”目标,率先实现小康。

    “双书记”帮村,带来了项目、资金和发展思路,更关键的是,还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火车头”引擎作用。

    与程明芳不同,黄恒乾担任的是紧靠城区的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帮村书记”,路近,跑起来自然方便得多。作为平坝区农业局局长,这几天他正在加紧对接扶贫部门,落实塘约村9公里机耕道270万元的建设资金,力争6月份能开工。

    这个在经历了2014年一场特大洪水灾难后,选择大破之后大立的村子,在“双书记”的帮扶指导下,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形成了一支坚强有力、务实肯干、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村干部队伍。

    两年不到的时间,塘约大变样:曾经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从2013年的3.8万元飞跃到2015年的7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不到4000元增加到2015年的7859元,超过了安顺市的平均水平。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村级土地流转中心,颁发土地经营权证,组建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

    “我是新手,担任‘帮村书记’不到2个月,得抓紧进入状态。”记者见到黄恒乾时,大约中午1点,他是利用午休时间从农业局赶到村里和村支书左文学商量机耕道路线规划。

    “这个位置更高一些,提水效果会更好。”“第一书记”张宏一边作记录,一边提出自己的意见。驻村两年多,对于塘约的地形早已摸透,更具发言权。

    和莲花、塘约相比,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缺的不是发展资金,而是如何让贵州兴伟集团帮扶的数亿巨额资金落地发展好。

    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协调土地入股,劝说村民迁坟……成了“帮村书记”黄明伦和“第一书记”梅世启每天忙不完的事情。

    秀水——这个在2015年迅速崛起的“明星村”,由贵州兴伟集团斥资3.77亿元,按照“生态优势谋项目,农民脱贫做文章”的思路,以建设波玉河流域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龙头,打造集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旅游区。

    兴伟集团承诺“一份股份不留、一分效益不要”,项目产生利润后,将以独有的“秀水五股”模式进行分配,让秀水这个原来的贫困村踏上小康路,农民成股民。

    “建设之初,部分村民的意识还很保守。”为迁一座祖坟,项目工作组、村干部跑村民张克斌家十几趟都解决不了。黄明伦就不信这个邪,静下心再次来到他家,“哟,你家这一大家人好热闹哦,可惜啊!阴间老人的老邻居都迁走了,以后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啦。

    “你说乃样鬼话?”涉及先人,张克斌也不管来人是不是领导,语气立即警戒起来。黄明伦自己拉来板凳,和他摆起了“龙门阵”,用村民信奉的阴阳理论,耐心劝说。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张克斌不仅高高兴兴地把祖坟迁走了,他的妻子还加入了村里的工作组,走村串寨的做起了群众思想工作。

    今年春节黄金周,艳阳高照,这着实让刚向游客开放的新秀水火了一把。“大年初一到初七,接待游客逾40万人(次),进村车辆2000辆(次)/天,营业收入超过120万元。”“第一书记”梅世启作为村旅游公司的负责人,颇有些自豪。

    为了维持秩序,让秀水热而不乱,从大年初一开始,“双书记”每天巡逻在景区,指挥交通、协调通车、引导游客……一直到大年初七黄金周结束,他们才松了口气。

    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尚未实现国定标准的减贫摘帽,到2015年末,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3个贫困乡镇未实现省定标准的减贫摘帽,569个贫困村中有449个未出列,农村扶贫对象33.3万人。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脱贫攻坚,事关百姓福祉,牵动党心民心!

    “精准扶贫好比滴灌,驻村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如是强化驻村干部的作用。

    安顺“双书记”山区治贫,治出了发展活力,治出了群众的小康生活。不脱贫,绝不脱钩!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赵汇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