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着力布局全域旅游探索发展新路

11.03.2016  16:24

 山水宜人处黔中笑迎客

——安顺着力布局全域旅游探索发展新路

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安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快速增长的旅游经济、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提升的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在旅游资源方面,安顺拥有两个国家5A级景区——黄果树和龙宫,风景名胜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高达12%;安顺还有世界攀岩基地紫云格凸河,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独有的屯堡文化旅游,完整保留着600年大明遗风,值得游客观光游玩;安顺的各类美食在贵州也非常有名。

    在气候条件方面,安顺市空气质量优良,PM2.5很少超过5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4度,舒适期每年长达8个月。

    在旅游经济方面,随着安顺旅游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安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旅游人数达到39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70多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3%。

    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安顺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沪昆铁路和黄织铁路境内交错,沪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市;黄果树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重庆、上海、昆明、三亚等城市的往返航班;坝草码头是贵州最大的水运入海码头;而今年沪昆高铁安顺段的通车,又使安顺直通华中、长三角、京津地区,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2015年9月起,安顺市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将投资33亿元,使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12000公里,这又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安顺将启动实施总投资454.9亿元的93个重点项目,涵盖景区升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商品、配套服务设施及产品等方面,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提升,智慧旅游工程稳步推进。

     大旅游精准挂钩大扶贫

    推进全域旅游是安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旅游业是安顺的“硬资源”,是最有可能在全省“作表率、走前列”的产业,是安顺在全省最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周建琨认为,全域旅游是全面的、系统的、绿色的,是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精神追求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

    推进全域旅游也是推动安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点。

    安顺属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我省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沪昆高速沿线多为石灰岩荒山,土壤最薄处不足10厘米,生态环境一直脆弱。因此,安顺市将造林绿化与旅游升级发展相结合,从2013年起,在主城区规划建设山体公园,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要;筹集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绿色黄果树一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760万元,完成龙宫景区绿化和乡村造林等7203亩;天龙、屯堡等景区投资1303万元,实施村寨道路绿化14000米,河道绿化6100米,广场绿化等36000平方米,营造经果林2513.5亩,景观林、生态林2300亩。

    通过造林绿化,有力助推安顺旅游升级发展,牢牢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进入3月,普定县城关镇梭筛村5000余亩的桃林陆续开花,行走在夜郎湖畔,微风携着花瓣飘落,让游人流连忘返,曾经的强度石漠化区域变成眼前宜人的山水田园风光,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逐年增加。

    在西秀区旧州镇,有一张民俗乡愁旅游产业链精准挂钩贫困户作战图,通过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两条路径,未来这里将呈现出文星田园风光场、养生龙潭休闲场、农耕传统体验场、古镇老街民俗场、特色金街美食场五大旅游业态。以农耕传统体验场为例,在旧州种植万亩良田、千亩菜地,通过种植服务地块出租,可带动猛龙、新寨、邢江、高坡等村寨69人脱贫致富;通过农技传授餐饮加工,可带动110人脱贫致富;通过种植体验亲子活动又可带动176人脱贫致富。发展民俗乡愁旅游精准挂钩,旧州镇1638人可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占贫困人口的80%。

    聚焦发力大旅游、精准挂钩大扶贫,是安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探索的特色路子。目前,除旧州镇外,黄果树、龙宫两个景区以及普定县秀水村都已经分别制作出了旅游扶贫精准挂钩贫困户作战图,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融合推进,正在安顺各地不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