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加快转型提速发展

04.09.2014  19:20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4日电 近几年来,安龙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绿水青山的“底色”下加快转型、提速发展,践行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新型工业城镇化阔步前行

    近年来,安龙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按照“五化五县”(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市场化、物流现代化,工业强县、农产稳县、旅游活县、三产富县、科教兴县)发展思路,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同步小康为“指挥棒”,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3.71亿元,同比增长16.80%;财政总收入完成9.41亿元,同比增长23.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2亿元,同比增长27.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29.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0元,同比增长22.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7元,同比增长16.50%。

    2014年元至6月,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7.5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72亿元,同比增长31%,财政总收入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1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40.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12亿元,同比增长72.2%;工业总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各项指标基本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任务。

    成绩和数据喜人,位次和增速创历史新高。但纵观全省、全州兄弟县市发展,特别是义龙新区组建后,安龙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全力支持州委、州政府长远发展战略决策。同时,安龙决策层对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一直死死咬住“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不放,对县情重新定位,围绕现有资源,开辟新战场,以工业项目为主全面展开新园区建设,继续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力追赶,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新园区、开辟新战场、促进新发展、推动新跨越。”安龙县委书记邓修宇掷地有声的这20个字,有力地为安龙定下了谋划新发展的正确思路。

    重新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安龙工业园(含物流园区、轻工业园区、石材产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和教育园区)。新工业园地势开阔平坦,农户稀少,80%为未开发利用地,水资源丰富,更为适合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该县在新园区规划建设中,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完成工业园的战略策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把工业园的产业功能、县城城市功能、园区与县城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安龙县工业大道和轻工业园骨干路网;积极申报并启动园区供水项目;启动标准厂房建设。

    自新的工业园区规划后,全县干部群众以“干字当头、快字为先、拼字求胜”的昂扬姿态,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创造性地将安龙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决策转化为了推进生态园区开发建设的一个个生动实践。

    在新园区内,笔者看到,总投资3.6亿元,全长约6.3公里、宽62米的安龙大道已实现通车目标;在安龙大道两旁,总投资4.5亿元的“印象荷城”、总投资4亿元的“安龙县鑫凯龙城”等城市综合体房开项目已傲然挺立;被誉为工业城市骨架的荷都大道、龙城大道、盘江大道等路网建设正昼夜不停的在开通“高速跑道”;百能年产10万台(套)农业机械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幅幅壮观的建设画面进入视野,充分展示了安龙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你追我赶的发展热情。宽阔的大道、明亮的厂房,与优美的山水融为一体,一幅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美丽画卷在荷都大地徐徐展开。

    “我们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城区、园区、景区相互融合,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积极探索出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县委书记邓修宇如是说。

    安龙紧紧围绕“三项核心指标”和“三个不能代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2013年小康实现程度达76.86%(州评估数据)的基础上,坚持“十个不动摇十个突破”,力争2018年确保2019年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该县认真贯彻“工业强省”战略,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投资为抓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园区为载体、产业链为纽带,大力发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以“中国(安龙)木纹石之乡”为引领,着力打造支柱工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体系。

    按照“城镇化带动”战略和“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思路,安龙坚持工业园区与城镇规划相衔接,走产城景一体化、产城景互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同步协调发展之路。吸引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坚持以县城为重点,建制镇为支撑,乡所在地和新农村建设为补充,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安龙以规划面积40余平方公里的安龙工业园栖凤片区为重点,按照“七通一平”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两年构框架、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加快普坪示范小城镇建设,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要求,规划建设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民族特色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翔龙嘉莲城市综合体建设进程,确保按期竣工投用,增强城镇功能。重点打造“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龙核心区”、“贵州省安龙县金州出口蔬菜示范园区”、“贵州省安龙县南盘江沿江立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省安龙县现代烟草农业钱相示范园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以18.6平方公里的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为龙头,以历史文化为内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安龙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圣地、休闲度假胜地。该县还以打造黔滇桂经济区重要物流节点为目标,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工业、农产、物流相配套,生产、经营、流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同时,找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中央、省投资政策的有效对接点,认真筛选、论证、储备一批能够带动全局、有较强支撑和辐射作用的新一轮发展项目。将项目策划、招商、实施、监管等工作逐一明确到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实行目标绩效管理。

    今年,是安龙工业园提速、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形成了安龙工业园,栖凤片区、新德龙(循环经济工业园)“一园两区”的格局,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栖凤片区,更好地加快全县工业的良性发展。

    笔者从县园区办获悉,今年以来,安龙狠抓工业园规划落实,强化项目服务,强力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1亿元,实现基础设施投资4.61亿元。栖凤片区产业项目迅速集聚,目前入园企业46家,投资49.36亿元,投产13家,发展前景喜人。

    安龙县决策层一向理性地对待发展和保护,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用生态环境营造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