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布依山村绽放文明和谐花

05.11.2014  13:57

布依山村绽放文明和谐花

 ——安龙县钱相乡打凼村依法治村纪实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钱相乡打凼村,村前静静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布依族民居和千年重阳古树,构成一幅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该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首批村寨之一、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之一,是人们向往的乡村旅游名胜景区。打凼村坚持“乡亲自治”,坚持依法治村,这个聚居着246户人家共1013人口、布依族占人口数98.5%的村子还拥有州级“文明村寨”“社会治安模范村”“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

    法治“三宝”,文明新风的“源头活水

    依法治村第一宝。法律知识“流动”进农家。“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漫步在重阳古树间的串寨小道,可以看到一幅幅通俗易懂的法治标语、一面面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有了这些东西,乡亲们学法、用法就简单多了。”村治安保卫委员会主任、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子江说。多年来,该村两委把法律条文贴上农家墙,在民族文化广场建“法治文化”长廊,让“农家书屋”法律知识书籍“流动”进了农家。

    依法治村第二宝。寓教于乐。村两委利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充分挖掘本地布依族文化资源,组建由32名群众组成的“打凼村文工团”,采取乡亲喜闻乐见、充满民族情调的布依山歌、布依戏、小品、武术和舞蹈等方式,搭民族文化“”唱道德法律宣传“”。节日期间,安龙县委宣传部、司法局等单位应邀组织节目来“凑热闹”,并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咨询等活动,送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农民工维权手册》《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等相关书籍,助推群众提升遵法守法意识。

    依法治村第三宝。开展“好人”评选活动。今年年初,村两委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借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方式,在村里开展“好人”评选活动,通过“典型事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阳节前夕,村里评出了“好媳妇”6人并给予了奖励。眼下,村两委正准备开展“助人为乐”“创业带富”“孝敬老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

    此外,村党支部还要求村里46名党员利用平日里的红白喜事乡亲聚集的有利时机,做到道德法治宣传“常挂在嘴边”。

    “民间法庭”,妥善化解群众纠纷

    “自2003年以来,我们村仅发生3起纠纷,而且都化解在村里,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也没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打凼村村委会主任王天禹自豪地说。

    2008年8月初,湾子组王姓俩兄弟因赡养父母一事起纠纷,矛盾愈演愈烈。村党支部书记韦殿文得知情况后,请组里退休老教师王廷立、寨老韦登科、族老王天化上门调解,经过3个多小时的说服教育后,王家两兄弟明白了“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法律规定,当即握手言和。一些地界纠纷都被成功化解。

    村民称这个由族老、寨老、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三老议事会”为“民间法庭”,他们除负责化解乡亲的矛盾纠纷外,还参与村务决策、监督和宣传政策等。

    “我当治安保卫委员会主任、调解委员会主任两年多时间,才参与调解了一起纠纷,还真的有点不称职呢。”王子江笑着说。

     大小事务,由村民代表大会定夺

    “村里风景秀丽,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村两委活动会议记录,描述了该村去年初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所作出的这个决议。

    韦殿文说,村里大小事务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能发挥长效效应的“”进《村规民约》里。村民组里的大小事务,由“三老议事会”召集本组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民自己议、自己管自己的事已为常态,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去年年初,村两根据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把“严禁砍伐古树、公益林木,如有违者,除补种外,处罚违约金500元至1000元”这条保护生态环境条文写进《打凼村村规民约》,今年年初又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村规民约,引导乡亲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走文明和谐发展路子。

    正是坚持“乡亲自治”,坚持依法治村,激发了村们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积极性。自2010年以来,该村共争取项目资金1100万余元,改造通村油路、通组石板路、水泥路,建沼气池、引水渠,实施居民美化亮化工程,建成村民族文化广场、垃圾处理池等,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在产业发展上,已发展生态猪养殖规模1500多头,成立合作社发展220亩桑葚、186亩玫瑰花,劳务服输出380人,去年人均收入已达到5000元。更令人欣喜的是,该村已被贵阳的多家旅行社纳入“贵阳——安顺——黔西南”旅游线路。仅今年十一黄金周,该村每天接待省内外游客300多人,旅游业渐成乡亲增收的新兴产业。

    “建设美丽乡村,真正的好日子才刚开始!”韦殿文说。(韦天晃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