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迁寨还田”守护涟江大坝

07.12.2015  19:06

创新思维解决城镇扩容农民建房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惠水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迁寨还田” 守护涟江大坝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7日电 惠水涟江大坝,是贵州省唯一面积超过10万亩的大坝。然而,由于惠水县城以及700多个村寨散落坝中的历史布局,使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农民建房用地等,与大坝耕地保护形成了矛盾。秉承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发展理念,惠水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迁寨还田”工程,按照“坝区往山地迁、分散往集中迁、乡村往城镇迁”的原则,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保护涟江大坝耕地不再被侵占。

    “对惠水来说,耕地保护既是红线也是底线,保护涟江大坝责任重大。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我们推出了‘迁寨还田’等一系列探索性措施。”惠水县委书记万庆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第一期规划建设的94栋农家院落即将完工。

    该县住建局局长戴年雄告诉笔者:“惠水县城地处涟江大坝中间,城镇建设、农民建房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迁寨还田’就是把坝区村寨迁出来,把所占耕地恢复成田,按照计划,将迁寨搬迁6100多户,腾出水田6900多亩。

    数千人的搬迁,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是一项极为庞大而复杂的民生工程。惠水县提出了划定红线、集中安置、政策引导等探索性措施,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柔性疏导:

     三迁”原则和配套优惠政策,吸引村民迁出坝区

    要想把坝区村寨迁出来,首先得解决迁到哪里的问题。

    惠水县出台了《迁寨还田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坝区往山边迁、分散往集中迁、农村往城镇集中迁”的原则,稳妥地推进“迁寨还田”工程,还原6900多亩坝区水田。这一全新的举措,还将有效推进惠水城镇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特别是让10万亩涟江大坝的生态系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改善。

    10月10日,笔者在位于涟江大坝边缘、涟江街道云盘上组的一片坡地上看到,一排排三层半高、色彩鲜艳的农家小院已经展现在眼前。

惠水“迁寨还田”工程的配套设施如绿化、道路、排水等不断完善。

    “这是第一期迁寨还田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在坝区边上山丘上规划建设94栋农家院落,每栋占地面积在40-80平方米之间,建筑面积在135-200平方米之间,能满足不同承受能力人群的需要。”惠水县住建局长戴年雄介绍说。第一期有78栋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到年底,整个小区的配套设施如绿化、道路、排水等完善以后,将请农民参观比较,同时介绍相应优惠政策,用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优厚的福利,以及美好的前景,吸引农民到这里集中居住。

    为搬迁农户建立集中安置点,是惠水县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还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对于从坝区迁出的村民,其让出的土地恢复成水田后,经营权归己,同时享受相关移民政策按人头给予搬迁补助等。照此计算,一个四口之家搬迁过后,可以获得10多万元补助款,基本可以进城购置商品房;如果搬迁到集中安置点,按原居住面积等量换房,超出部分补差。同时,努力把安置点建成旅游点,完善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方便贵阳等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体验农家生活。

    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促进小城镇建设,使村民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另外,又可以为村民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等创造条件,帮助村民找到新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