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找回被拐孩子花300万 常年在外寻找

23.03.2015  13:19

                张宝艳:54岁,吉林通化人,国内最大民间寻子网站“宝贝回家”站长、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发起人。1992年,张宝艳4岁的儿子不慎走失,在几个小时的寻找中,张宝艳心惊胆战。孩子最终找到了,但这件事在张宝艳心中种下一颗种子。2006年,她辞职办寻亲网站。 对话背景 3月20日起,由刘德华、井柏然主演的“打拐”题材电影《失孤》在全国上映,上映首日票房即突破4000万,影片讲述由刘德华主演的农民父亲雷泽宽,骑着土摩托辗转全国寻子15年,途中认识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的故事。该片导演兼编剧彭三源日前介绍,写剧本前,她采访了“宝贝回家”网站,见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寻子家长。昨日下午,张宝艳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专访。 谈电影 “刘德华”集中了很多寻子家长的故事 华商报:导演说她写剧本前采访了你们网站,你们的志愿者也说该剧是根据宝贝回家寻亲案例改编的? 张宝艳:没错,彭导关注“打拐”题材大概是2010年,那年被称为中国微博打拐元年,她找到我们,希望能做这个题材,我们就找了一些骨干志愿者去北京和她座谈,给她提供了很多寻子家长的典型案例,她也采访了一些家长。片中井柏然演的被拐孩子回重庆认亲,其实彭导采访中刚好遇到有个孩子被找到了,认亲仪式在重庆,彭导也去了。 华商报:刘德华主演的农民雷泽宽骑着土摩托辗转全国寻子15年,这个人物原型是寻子家长? 张宝艳:其实是很多寻子家长的故事集中到雷泽宽这个人物身上了,但最主要的原型是我们网站的寻子家长郭刚堂,他是山东聊城的农民,他的孩子郭振1997年被拐后,他骑着摩托车在全国各地找了18年,大概跑了50万公里,现在这个孩子20岁左右了,他的左脚脚面和小脚趾之间确实有道疤,希望看到线索的人能和我们联系或者打110。 华商报:还有哪些人物原型? 张宝艳:影片中井柏然想去见一个失去孩子,但其实不是他妈妈的女人,当时刘德华给他讲了个故事,说有个新疆母亲找了孩子很多年,遇到一个被拐的孤儿就收养了三年,但孩子亲生父母来找孩子后,这位母亲受不了打击自杀了。其实这个故事来自新疆的一位家长,她的亲生孩子叫石斌,找孩子过程中她收养了一个被拐的孤儿,后来那个孩子被亲生父母接走后,这位母亲承受不了打击,病死了。就在今年春节前,石斌找回来了。 谈见闻 有家长为找孩子花了300多万元 华商报:影片中刘德华在福建认亲时被狠狠打了,这种经历是不是很多寻子家长都遇到过? 张宝艳:是的,家长们到了贵州、东莞这些买孩子比较多的农村地区,去贴寻子启事都会被打。其实被打都不算什么,我更痛恨的是一些骗子,很多骗子会告诉家长孩子在某个地方,实际去了以后人不出现,光让打钱。如果说人贩子把家长的心割了一刀,这些骗子就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家长们都是带着希望去找,孩子的爷爷奶奶等都在盼着奇迹出现,但结果被骗了,他们都没法回去。这个在打拐影片《亲爱的》里面体现得更多一些。 华商报:片中刘德华为找孩子风餐露宿,还欠了很多钱,这种情况多吗? 张宝艳:孩子丢了,什么样的家庭都扛不住(这样的花销),我见过一位上海的家长,他的孩子叫王磊(音),为了找孩子花了300多万元,一年有9个月在外面找孩子。现在这个家长得了癌症(沉默)。 华商报:电影中井柏然饰演的被拐孩子长大后执着寻亲,这样的人多吗? 张宝艳:在我们网站注册找父母的孩子过万了,都是小时候被拐的,他们很多记忆和真实情况相差很多,比如片中井柏然记得家附近有铁索桥,实际早都拆了。还有很多孩子在回忆家人特征时,会说妈妈很漂亮、妈妈很高,其实他们长大了,亲人也苍老了,但是他们的任何回忆对我们志愿者来说都是珍贵的线索。比如2013年我们帮一位福建罗女士找到亲人,她被拐时只有五六岁,只记得家附近有座纪念碑,舅舅做榨菜,我们初步判断是在重庆,就把信息转给重庆的志愿者,他们多处走访最后找到了,罗的妈妈在她被拐几年后精神失常,父亲已经去世。但是罗女士再见到妈妈时,妈妈竟然一转头跑到罗爸爸的坟头哭着说,“孩子回来了”。 谈寻亲 约11万志愿者西安有几百人 华商报:去年3月采访您时,你们网站已经为772个孩子找到了家人,现在情况如何? 张宝艳:目前我们已经为992个孩子找到了家人。现在我们的志愿者已达到约11万人,西安也有几百人。 华商报:以你们的寻子经验,哪些地区是买孩子的重灾区?你们和公安部打拐办是怎么合作的? 张宝艳:福建、河南、山东、河北高发,主要是农村地区。我们和公安部打拐办有合作机制,我们收到的线索转给他们,他们也会定期反馈打拐成果。据我所知,正在经全国人大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九)有望年内实施,“买方入刑”将成为现实,希望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事实+ 民间打拐面临各种难题 据“宝贝回家寻子网”统计,截至2013年,在其网站登记在册的寻子信息有1.3万余条,寻亲成功的仅600余人。该公益网站河北区志愿者负责人王大伟表示,杜绝拐卖儿童犯罪需要更大的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近些年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博爱童话园”等民间打拐力量异军突起,成为官方打拐的有益补充,一批被拐孩子获得解救。然而对民间力量而言,打拐之路并不平坦,各种难题横在面前,爱心行动也因此变得步履维艰。 比如,打拐自愿者人数总量偏少,没有固定资金来源,社会认可度低;在披露打拐信息的同时,容易出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民间打拐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撑,手段有限,解救难度大;甚至还出现利用打拐编造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犯罪的现象,让受害家庭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