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留在校园里的大学生

29.01.2015  21:03

寒假留在校园里的大学生

向定杰

    春节临近,在外漂泊的年轻人将踏上归乡旅程,大学生也陆续回家度假。记者在贵阳采访了3位留校“学子”,他们选择“小微创业”或“打工”。

      郑雨:玩转云呼叫

    在一家快餐店,记者见到了和福州商人谈完生意的郑雨。他自我介绍说:“我是2014届贵州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生。虽然毕业了,但没有离开母校,而是留在创业园,经营‘世界树云呼叫服务有限公司’。

    其实,这位满口不离大数据、云呼叫的CEO,读大一时是一个和学长创建近千人交友社团的小干事;读大二时是个在网上发兼职寻人贴,统领女生礼仪队的小男生。

    “我就是这样起家的。”郑雨说。

    “一个偶然机会,我了解到贵阳市会展礼仪的需求,便决心组建一支队伍。那段时间很苦,一下课就往校外跑,为省钱买礼服,一天只吃一碗泡面。两个月后,10套礼服购置到位,招募到21名女生;半年后,扩充到153人,几乎涵盖贵阳市所有高校,进账近10万元。

    郑雨来自毕节农村,依靠助学贷款和并不富裕的兄长每月资助500元维持生活。

    “我还想做大,拉上7个懂网站的同学,在大营坡租了两间10平方米的房子,准备弄一个行业性的交易平台。过年前3天,即自己生日那天,网站上线。”郑雨说,“不过,这个项目最终随着学校搬迁、经验不足夭折了。

    其后,他像“疯子”一样,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从入选国家级项目到全市“创意金点子”唯一大学生团队,再到入选亚杰商会“摇篮计划”。

    “真正的改变缘于学校和北京讯鸟签订协议,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当时自己敏锐地意识到,二次创业的机会来了。”郑雨说,“我自告奋勇,在两者之间牵线搭桥,一下子有了讯鸟公司业务代表和校园项目负责人的双重身份。

    如今,有高校做支撑,他看好自己的项目。“我们是轻资产类公司,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的背景下,我要顺势而为。

      陈春梅:办个英语学校

    漫步贵州师范大学校园,在一处绿化走廊,记者遇见了一个户外练习英语口语的女生。简单一聊,原来她叫陈春梅,正在准备考英语专八,所以留校复习。

    “这更多是为了让父母放心,我已经签了水城一中,经验比一张证书重要得多。”陈春梅在无意中透露了自己曾经开办一所名叫简尼思英语的培训学校。

    “我家是六盘水水城的,父母是农民。读高中时,我英语底子很差,但老师没有放弃我,给予很多指导。那时候,我就梦想着做一名英语教师,期待能为改变贵州学生英语薄弱的现状做一点事情。”陈春梅说。

    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她选择了“旅游英语专业”。进入大学,由于家里条件较差,她一心想着做“兼职”。

    “起初,我曾经同时身兼5份家教。后来,感到总是给别人打工很不好受,就自己一个人单干,在白云区小店街以每月1300元的租金弄了个场地,最初3个月一直亏本,后来陆陆续续说服别人,找到了3个合伙人。”陈春梅说,“我们最多的时候招收了94名学生,由7名老师授课,一年弄下来营业额近10万元。

    陈春梅坦言,这是一次有头无尾的体验。“因为合伙人没有选好选对,加上我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点’,所以这个寒假没有继续招收学生。

      张林:打工赚钱

    就读于贵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张林,是同学眼中不折不扣的“打工帝”。来自遵义县山村,自幼经历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言行举止中,带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

    “读高三时,爷爷奶奶出门同时被车撞了,肇事司机逃逸,爷爷去世,奶奶卧病在床,而那年我高考失败了,可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张林说,“第二年,我复读考上了大学,不过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供我读书了。”“我也想申请助学贷款,可身边只有奶奶,因为她年纪大了,不符合签协议的规定。

    于是,张林只得去广州打工。

    “那时候,每日做两份工作,白天在一个货运站做搬运工,晚上在酒吧上班,两个多月挣了1万多元。交纳了学费,还剩几千元,我就找了一个亲戚拿衣服卖,当时正值入学军训。”张林说,“我大二去惠州打工,大三去葵涌打工。

    谈及安排,张林说:“寒假不打算出去了,毕竟大学最后一个假期,奶奶老了,我想多陪陪她。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