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对口帮扶助推贵州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05.01.2021  05:10

汇聚“东部智慧” 建设一流大学

——东西部对口帮扶助推贵州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2020年7月24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一行来到贵州大学,将16份录取通知书送到2020年定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手中。

    2020年,浙江大学与贵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从10人增至16人。2001年以来,两校共联合培养了110位博士。

    汇聚“东部智慧”,推动贵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年来,东西部对口支援已成为贵州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赋予了贵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丰富更新颖的内容。

    博士点、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随着合作越发紧密,贵州高校实现了一系列“零突破”。截至2019年7月,全省75所高校中,共有21所高校与省外35所高校进行了对口支援合作。

    下一步,贵州将纵深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统筹推进与支援高校在教育布局、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沟通。同时,整合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双方优质资源,结合地域特点,创造条件,形成校地合作新模式,全方位开展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贵州学子拥有更多机遇

    “这是命运的安排,让我的人生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至关重要的转折。”2008年,贵州民族大学2007级日语专业学生龚翔在华南理工大学做交换生时,学校凌晨5点“抢座”的情景使他深受触动,从此走上考研读博的人生道路。

    自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以来,贵州民族大学共有548名本科生作为交换生在华南理工大学度过了一年学习时间。返校后,交换生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带回了学校。

    贵州民族大学公共关系处处长赵湛娇介绍,在“3+1”(本校读3年,对口帮扶学校读1年)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今年两校计划启动“1+2+1”人才培养模式,贵州民族大学交换生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时间有望延长至两年。

    交换生项目让来自深山里的贵州学子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他们也成为校园“大使”,推动双方合作走向深入。

    “广东—贵州两地大数据调研暨三下乡”社会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名师贵州民大行”……两校学生共同携手,在贵州脱贫攻坚一线体验感受学习、增长才干。

    两校合作以来,老师间的互访交流也十分频繁。华南理工大学杨春博士挂任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戈明亮副教授挂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余皓教授被聘用为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民族大学在“华工教授”支援下,理工科学科建设逐步迈上了新台阶。

    赵湛娇说,下一步,贵州民族大学计划细化合作范围,从校际合作转化为学院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两校对口支援工作朝着更具针对性、更高效、更实际的方向迈进。

     推动贵州高校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源动力。

    如何让以培养教学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提升科研能力?这是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教师团队14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优质科研资源更是稀缺中的稀缺。”已支援贵州13年的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卢琳深有感触。

    “原本我以为两三年就能完成博士学位点申请,没想到一做就是十几年。”卢琳璋回忆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以前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想要申报博士学位点困难重重。

    有困难不怕,找到问题逐个突破。

    于是,厦门大学对口支援的老师们

    下定决心在贵州“安营扎寨”。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底蕴。14年来,贵州师范大学已有123名教师考取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现任贵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院长陈震就是其中之一。

    两校还共同举办了“山海风流”学术文化系列讲座,邀请厦门大学易中天、庄宗明、刘海峰等61名知名学者进行交流指导,拓展了贵州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的眼界思维。

    从博士学位点的启动、申报、中期检查到验收,厦门大学都派出了相关专家积极参与。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验收,并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生。

    校长助理来自厦门大学、院长来自厦门大学、授课老师很多也是来自厦门大学……如今,在贵州师范大学阔步发展的过程中,“厦大智慧”有名有实。

    卢琳璋认为,未来,博士学位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弱项变强项、强项变更强,引进人才将成为发展关键。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贵州首个与东部开展对口合作的高校,2018年,对贵州大学是尤为重要的一年。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安排浙江大学对口支援建设贵州大学,并先后选派了两任校长。2018年10月,贵州大学与浙江大学签署新一轮对口支援与合作协议,两校关系从“对口支援”步入“对口支援与对口合作”新阶段。

    2017年,贵州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部省合建”高校,在国家和区域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世界一流”学科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随着新一轮合作的深入推进,两校合作重心不断下移,院级合作更是不断增加。贵州大学农学院、茶学院、材料学院等对标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学院分别与浙江大学的多个学院签署了院级对口合作协议。

    自与浙江大学携手合作以来,贵州大学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进步,学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13年至今,两校联合培养本科生415人,新增11项科研合作项目,教师进修人数达到126人。

    贵州大学对外合作处处长刘颖表示,两校之间将进一步加强“植物保护”学科群以及“软件工程”学科群交流合作,同时,加强浙大优势学科对贵大特色学院与学科的重点帮扶,不断为贵州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力量。(记者 赖盈盈)

[责任编辑: 吴雨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