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空间,南明向危房宣战

24.03.2015  13:31

    核心提示

    今年年初召开的南明区委八届四次全会,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全区的发展主题: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

    南明区处于中心城区,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明也属于典型的老城区,棚户区大量存在,既影响了城市面貌,也制约了城市发展。如何化劣势为机遇,区委清晰地认识到,棚户区改造既符合人民群众愿望,也是谋求城市品位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从今年开始,南明区将用3至5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气魄、更强的决心推进棚户危房改造,以更系统、更全面、更完善的战略思维来规划、设计、建设城市未来。

    规划引领改造 剑指一流政商中心

    前景是美好的,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南明区还有各类棚户区约329万平方米。其中,机场路沿线、花溪大道沿线、省委、省军区、甲秀楼、火车站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棚户区约37万平方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量大而复杂的棚改任务,区委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主题:打一场“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的攻坚战,用3至5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一流的政务中心、商务中心、宜居中心。

    目前,南明区已经拟定了未来三年分步实施的时间表和具体措施:从城市环境看,把改造重点放在机场路、花溪大道、遵义路等重要道路沿线和一环以内,特别是省委、省军区、甲秀楼、火车站等片区;从投资角度看,重点实施已经完成土地招拍挂、资金有保障、投资者有积极性、地块位置重要的项目,既有执行的可能性,也是做强做大服务业的基础。

    规划引领改造。南明区将科学规划贯穿棚户区改造始终。在今年的14个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中,引入“立体城市”思维,按照“公园城市工程”的要求以及“多拆少建,只拆不建”的原则,高水平做好小广场、小绿地的规划设计,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机电设备库、购物场所等,实现规划设计最优、资源利用最大。

    强力推进10个集中连片棚户区的开发建设,确保中天文化广场、星云家电城、贵阳电厂等地块全面动工,启动金桥、汉湘街、百脑汇等地块开发建设。利用集中打造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地标建筑,科学布局产业业态。

    新兴产业向荣 经济发展再添活力

    长期以来,南明区经济发展面临高新技术产业缺乏、生产性服务业薄弱,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随着京筑合作的深入,南明区确定了以产业转型升级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思路。

    发展需要空间。面对老城区的空间地理局限,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无疑,棚户区改造提供了思路。基础设施陈旧、公共服务配套滞后的棚户危房大量存在,不仅挤压了发展空间,还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降低了投资吸引力。

    区委书记朱丽霞认为,棚户区的存在,一方面是阻碍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成片组团式开发、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加快产业升级带来了巨大机遇。而花果园片区近两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坚定了区委、区政府以棚户区改造推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提档转型的信心。

    一年引进企业千余家,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占到近60%,花果园成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大数据产业有了配套齐全的发展阵地,以花果园C9栋写字楼约10000平方米的用地空间,打造“云产业示范基地”,吸引贵阳讯鸟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轩通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大数据企业入驻,贵州佰仕佳科技集团与IBM公司联合建立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五年内,花果园片区预计建成15000个呼叫中心座席。

    在这里,传统商业也进一步繁荣。占地12万平方米的花果园购物中心入驻商家108家,自2012年开业以来,营业额逐年上升,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城市变旧为新 人居幸福指数升级

    随着新年的到来,朱灿鑫的生活也迎来了大改变。去年底,他们一家四口搬到了位于半山小镇的安置房。与以前的生活环境一对比,他感到的是“满满的幸福”。

    朱灿鑫原来家住四方河路214号,房子是一间只有15.3平方米的通间,没有厨房、厕所等配套。室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治安状况更是糟糕,是典型的棚户危房区。

    去年,四方河路地块列入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朱灿鑫毫不犹豫地签了约,拿到安置房的钥匙。“新房有60.8平方米,两室一厅,厨房、洗手间都有,周围环境也美,居住方便。”朱灿鑫说,依托棚改项目的实施,他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朱灿鑫的感受,代表了棚改户的心声。

    居住条件恶劣、生活困难,伴随着“治安差”“用水难”“上学难”等民生难题,居住在棚户区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不高。在南明区走访、摸底和棚改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推进棚户危房改造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首先能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需求,尊严感、自豪感得到提升;二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2011年至今,南明区已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改造面积达到477万平方米,8.3万人从中受益。其中,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彭家湾、五里冲大型棚户区改造,共改造棚户危房400万平方米,改善了7万人的居住环境。(彭婷 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