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董公寺镇"四项改革":领导干部包村包片

28.08.2014  11:34

     编者按

    董公寺镇原来是一个以农村、农民为主体的城郊镇,距离遵义市中心城区仅5公里。随着遵义市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原有的乡镇机构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镇内拥有省、市、区重点项目上百个,虽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考验着当地基层干部的成色。工作千头万绪,在编在岗干部却仅有53人,人员不足和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特别是发展中征地拆迁的任务和带来的矛盾更是这里的“第一难”。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忙闲不均的构成方式与经常变化的中心任务和突显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相适应。2012年1月,董公寺镇通过深入调研,着力通过规范村级整合机构办公、民主治理体系、深化包村包片制度、片区支部建设等“四项改革”,构建了服务型政府,加强了社会创新管理。这样的行政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寓管理于服务,通过改革让基层政府机构更好的服务群众,促成了乡镇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农民打叉叉。”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作为董公寺镇党政办主任的曹光正,只要一有空隙都扑在项目上,他负责的月星家居广场、烟草物流园等项目,拆迁的群工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记者注意到,董公寺镇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有包村包片任务,都全部采取“人跟项目走,责任(合同)管理,考核兑现”的方式,人人身上有责任,每个运作环节有标准,过程考核,绩效挂钩,奖惩兑现。较好地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考核工作开始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

    当前,乡镇基层各种工作重心前移到村,特别是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均要村居负责落实。但村居人员有限、能力有限,常常造成村级疲于应付、镇级疲于应对、上级任务无果的状态。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董公寺镇推行党政领导班子“包村包片机制”,将包村领导、包村干部的任务进行整合,既有效解决干部服务村级发展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人员忙于应对和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提升了村级的自治水平和执行能力。

    和平村在包村领导的带领下,深入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顺利完成了汇川大道延长线、汽车商贸城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五星村在红河路征地建设过程中,圆满完成了各项征地拆迁任务,受到了上级政府领导的赞扬。

    镇党委委员、和平村支部书记吴云明告诉记者,过去村民鸡毛蒜皮的事村委都疲于应付。实行“包村包片机制”后,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董公寺镇强化领导包村包片新机制后,有效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村级组织人员不足问题;二是保证了村民自治;三是提升了村(居)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四是保障了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黄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