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弩“三冠王”

21.09.2015  19:10

射弩“三冠王

——记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射弩冠军王仁爱

    王仁爱,一个普定县猴场镇仙马村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喜爱射弩,农忙时种地,农闲时跑跑三轮车。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仁爱被选拔成为业余射弩运动员,从此走上“专业冠军”之路。2007年广州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他独揽男子标准弩立姿和跪姿两枚金牌,2011年贵阳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男子标准弩立姿项目冠军。2015年8月11日,鄂尔多斯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民族传统弩男子立姿项目冠军,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射弩项目“三冠王”。

    忙时种地闲时射弩

    王仁爱的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话也不多,憨厚老实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说起弩的起源,王仁爱的话逐渐多了起来: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是用木头和竹竿手工制作而成,在冷兵器时代,属于重要的作战工具。后来,慢慢衍生为少数民族重要的生存手段,防身或者狩猎,苗族的男子们几乎人人都配备弩箭。

    “从有记忆开始,就经常看到爷爷与父亲带着弩去山上狩猎。”与仙马村的其他苗族男性一样,王仁爱从小就受着祖辈们射弩狩猎习惯的影响。从托石块开始,用重物挂在手上以增强臂力,再用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训练,最终参加狩猎实战……

    “射弩是我们苗族的传统项目,村子里的人都会玩,打猎比赛是儿时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游戏,时间长了也就打得准了。”王仁爱说,由于苗族人对射弩运动的热爱,每逢过年过节村里都要举行射弩比赛。

    忙时种地,闲时射弩,已成为仙马村的一种习俗。

    千里马等来伯乐

    从小在仙马村长大的王仁爱,像村里的其他农民一样,平日里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平平淡淡。他做梦也未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凭借这张“”走出大山,并最终站上国家级的领奖台。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孙安的男人来到了仙马村……

    2004年,安顺市为了组建参加2006年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代表队,来到仙马村选拔运动员。村里喜欢射弩的人都来参加选拔赛,王仁爱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在两次选拔赛中的表现都没有特别出彩之处,差点因此失去了参赛资格。

    “当时,王仁爱在村里众多射弩爱好者中,并不是最出色的。”王仁爱的教练孙安坦言,一开始他并没有特别关注王仁爱,但观察的时间久了,他发现王仁爱比村里其他人要显得稳定与冷静。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从广州到贵阳,再到鄂尔多斯,经过三个四年,王仁爱用4枚全国金牌、“三冠王”称号的荣誉实现了自己从小为家乡争光、为民族争光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