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水”通遍苗乡侗寨

04.01.2016  15:05

——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05亿元

  ——解决了16.06万人饮水难问题

  ——修建灌溉渠道205公里

  ——新增和改善了6.6241万亩灌溉面积

  ……

  这是剑河县水务部门亮出的“十二五”水利扶贫建设“成绩单”。经过全县水利人的努力,“十二五”期间剑河县水利以史上发展最快、投资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三最”速度开展水利建设扶贫,为边远农村地区脱贫奔小康打下扎实基础。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最后一公里”的“小康水”建设换挡提速。剑河县水务部门通过超前谋划、科学部署、狠抓落实等有利举措,深入解决山区边远群众“喝水难”的困扰,争取落实了覆盖全县12个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共计投入资金达1.002亿元,让16.06万农村群众和学生告别“肩挑水”,远离“没水喝”和饮水不安全的生活窘境。

  在山区农村里经常流传一句话:“靠天吃饭。”剑河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切割深,剑河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一语道出了剑河庄稼人的困难和对水的渴望。剑河全县农田约11万亩,其中50%以上的农田是依山而建的梯田,属于典型的“望天田”,生活的这里的祖祖辈辈都是过着“望天吃饭”的日子,在天干时节,群众为了多弄点水保住庄稼有个好收成不时大打出手,乡亲们对水的渴望是迫切的。

  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贵州省的水利建设投入。剑河县抢抓机遇,经过积极争取,先后落实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其中包括第五批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仰阿莎中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小农水利专项县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新增和改善了灌溉面积6.6241万亩,实实在在地解了一口庄稼“”,为解决山区地区工程性缺水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已经相继完成了岑松镇稿旁村、南加镇塘边村的灌溉工程……把深山里的甘泉水引入‘望天田’,村民们养上了稻花鱼……”剑河县水务局局长彭文心表示,“十二五”期间的农田水利建设为“十三五”的水利建设打下了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将努力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让山区灌溉不再缺水“喊渴”,为切实解决好该县的缺水难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以前,剑河县还没有一座达到国家标准的小(1)型以上水库,辖区内供水靠的都是小水塘、蓄水池,在大干大旱时节,这些小工程供水只是杯水车薪。面对这一难题,该县水利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统筹全县,深入勘察,先后立项实施了地豆水库、南岑塘水库、青山界水库等3座骨干水源,三座水库共计投资3.3亿元,将解决4.566万人的供水需求,其中地豆水库为小(1)型,南岑塘水库、青山界水库为小(2)型,水库的建设彻底改写了我县无小(1)型水库的历史。

  由于剑河县供水面广点多,光靠水库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剑河县水务部门还积极争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总投资1467.07万元的柳川、太拥、革东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已全面开工,敏洞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也开始招投标工作,2015年底即可开工建设,通过水库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剑河县将实现多方位、立体式的供水网络,为全面缓解工程性缺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小水电”建设方面,剑河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低价供电”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十二五”期间,该县先后实施了城景水电站、猪槽滩水电站和朗晃水电站建设,它们的设计装机容量分别为30MW、1320kW和3000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