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金撬动大产业

12.01.2016  13:26

游客在新堡乡跳竹竿舞。 本报通讯员 韩德贵 摄

老板,周末我们想来吃庖汤,还有位子没?”冬季,虽然是贵阳市周边乡村游的淡季,但位于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松树林组的村民罗必武家的农家乐,却依旧十分火爆,连续几个周末都接到贵阳市民预订吃庖汤和羊肉的电话。

过去的一年,这个昔日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寨子,吸引了逾5万人次的游客前来休闲。松树林,俨然已成为乌当区继“泉城五韵”之后,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在罗必武的记忆中,这样的变化是从2011年开始的。2011年起,乌当区先后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0余万元,拓宽并硬化了寨子里的道路,疏浚了河道,对村民的房屋也实施了立面改造和庭院美化。对于村子里有发展意识的村民,乌当区甚至为每户补助了5万元发展资金。

罗必武就是众多受益于这一系列政策的村民之一。“以前在外打工并不容易,收入很不稳定。”返乡之前,罗必武长期在贵阳市周边打零工,月收入不足两千元。他同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一样,听到家乡要发展乡村旅游的消息,立即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既能照顾老人,又能够照顾孩子上学的创业之路。

在乌当区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培训下,2014年,罗必武的农家乐正式开业。随着松树林的“走红”,他家的农家乐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名声也越传越远,仅去年就接待了不少来自重庆、广州和广西的客人前来避暑。现在,松树林村民组50多户人家,有一半开办了“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其中,经营得最好的年收入甚至能超过60万元。

围绕乡村游内容的完善与丰富,过去的一年,马头村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引入龙头企业落户,按照“一寨一景一业”的发展思路,建设生态种植产业,马头村形成了1500亩葡萄、300亩草莓、500多亩艳红桃和600亩樱桃的生态果园格局。

就取得的成效而言,现在的松树林已成为乌当区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开发的亮点。从更为广阔的空间来看,2011年以来,乌当区共争取到省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专项资金960多万元,成功打造出了除新堡“彩韵·花海大寨”、“秀韵·美景松树林”等景点之外的偏坡下院、水田罗庄、羊昌黄连与百宜拐久等多个民族特色村寨,不但丰富了乡村旅游,而且惠及163户贫困户。

这些特色民族村寨,已成为贵阳休闲观光旅游的热点,推动了乌当区旅游业的跨越发展。2015年,省内外到乌当旅游的人数达820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19%。

韩雪 本报记者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