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贵州代表团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05.09.2016  18:31
  9月1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贵州代表团在北京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贵州代表团秘书长、省民宗委巡视员刘晖,贵州代表团秘书长、省文化厅副厅长袁伟分别就贵州参加本届文艺会演的相关情况以及贵州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贵州代表团参演剧目《嘎老》《巫卡调恰》主创人员介绍创作情况。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北京执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市民委宣传处副处长黄维主持发布会。中央及北京市40多家媒体参加发布会。

  刘晖在会上介绍,贵州是全国民族八省区之一,全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1%,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19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5.5%。多民族聚居的贵州是一块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参加本届会演的《嘎老》《巫卡调恰》,就是璀璨夺目的贵州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这也是贵州连续第二次有两台剧目入选全国民族文艺会演。为参加好此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贵州省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鸣明任组长,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及时拟定筹备工作方案;三是及时做好参演剧目的准备;四是召开专家座谈会,对两台入选剧目进行修改和提升。

  《嘎老》主创人员王德文介绍,《嘎老》是中国首部侗族音乐剧,“嘎老”侗语意为“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音乐剧《嘎老》围绕男女主人公寻歌之旅展开,通过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侗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碰撞,展示出侗族音乐的魅力,并诠释侗家人“没有什么比唱歌更重要”的精神追求,还原侗家人与世无争、和谐家园的文化空间和风俗人情。《巫卡调恰》导演龙阿朵介绍,“巫卡调恰”意为外婆的歌谣,其创作根植于贵州黄平苗族文化,又拓展到整个苗族社会。作品通过巫卡(外婆)吟唱古歌这一主线,诠释了苗族人创世观,反映了古代苗族人的农耕文化、苗族迁徙史以及苗族社会生活的各种习俗等。

  袁伟在会上介绍说,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结合少数民族民族和地区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开放合作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的优秀艺术品种和产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讲好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声音,不断提升贵州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得到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和充实,民族文化艺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族群众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发布会前,两台剧目的主演表演了侗族音乐剧《嘎老》中的选段侗族情歌对唱,以及苗族舞蹈诗《巫卡调恰》中的苗族板凳舞,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赢得了现场媒体记者的阵阵热烈掌声。

  据了解,《嘎老》于9月3日至4日在民族剧院演出,《巫卡调恰》于9月9日至10日在国家话剧院演出。大家表示,非常期待贵州代表团两台剧目的正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