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创业

10.03.2016  16:54
  中国已经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位于西南地区的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其中“留守妇女”占到了很大比重。她们大多生活在深石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开发的成本较高,难度颇大。而一些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活动,正帮助她们脱贫甚至致富。

  近日,记者在贵州省武陵山片区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走访看到,该县木黄镇凤仪村有一处800多亩的食用菌基地。两边大山环抱,田间整齐排列着的菌棒绵延数百米,大棚、厂房、绿化树等镶嵌其间。

  42岁的土家族村民秦柳英,每天工作6个多小时采摘木耳和香菇,可以领到70元工钱。此前,她和丈夫在厦门打工多年。“这是一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最多的时候几百名妇女一起采摘。”村主任喻鹏说。

  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村民田秀珍是一名军嫂,曾随夫在驻地打工。几年前她开始自主创业,回到家乡在山里养起了白山羊。她自学养殖技术和畜牧兽医技术,一些简单病症基本能够自己解决。通过艰辛努力,白山羊从178只发展到600只,养殖场也从300亩发展到1500亩。现在,羊羔漫山遍野跑,得益于绿色、无添加的品质,羊羔的市场销路十分火爆。

  和她一样,雷山县郎德上寨的苗族妇女杨阿妮也是早早创业。她曾和丈夫一起在本县和外面务工,后来意识到自己技能在手,加上寨子里来旅游的人日渐增多,便想到可以卖一些苗绣。她成立的“阿妮绣业有限公司”去年销售额实现120万元,带动就业50人,绣娘们按件计酬,月均收入达2000元至3000元不等。在杨阿妮公司上班的村民杨桂云说:“阿妮姐带我们刺绣,既可以在家务农又能在家就业,还能安心照顾老人和小孩,姐妹们都很感激她。”

  贵州省妇联副主席杨玲介绍,为帮助创业妇女解决资金难题,贵州去年发放10亿元贷款扶持1.9万余名妇女。此外,专门开展“锦绣计划”,将少数民族“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去年培训绣娘13761人,培育成长30家优强企业和100家专业合作社。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15亿元,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达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