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参演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嘎老》在京成功展演

05.09.2016  18:30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左四),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孙淦(左三)、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左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群山(左一)等领导慰问《嘎老》剧组演员。

  九月的北京,阳光明媚,清风送爽。3日、4日晚,中国首部侗族音乐剧《嘎老》代表贵州登上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天籁般美妙的侗歌,如画般美丽的侗寨,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嘎老》以全新的舞台艺术呈现形式,让近4000名观众尽享贵州多彩民族文化视听盛宴。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原国务委员戴秉国,贵州籍或在贵州工作过的在京省部级领导孙淦、叶小文、王培安、段敦厚、包克辛、张健、滕久明、朱保成,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国家民委专职委员管培俊,国务院参事蔺永均,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群山,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鸣明,老同志唐世礼,贵州省民宗委主任吴军、巡视员刘晖,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袁伟等领导和嘉宾先后与观众一起观看演出。

  《嘎老》第二场演出结束后,陈鸣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剧目的成功演出和全体演职人员的努力表示祝贺和慰问。他说,贵州的发展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好生态和民族文化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民族文化是多彩贵州的宝贝,要通过参加全国民族文艺汇演等平台和方式,创新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把多彩贵州的宝贝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为贵州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同步小康进程而努力。

  据了解,“嘎老”是侗语,意为“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侗族音乐剧《嘎老》,以享誉全球的侗族大歌及厚重的侗族文化为创作源泉,围绕男女主人公的寻歌之旅展开,以全新的面貌和视角,把侗族大歌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全方位地呈现给观众。该剧分为《走进侗寨》《山水和声》《乡音乡情》《行歌坐月》《心心相印》五幕,组成了一场清新动人的视听盛宴,为观众搭建起一座与侗族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他们紧随音乐张力和剧中情绪畅游美丽侗乡,感受侗族独特的人文生态,领略侗歌的天籁之美。

  “以前不知道侗族人的音乐、侗族人的服装、侗族人的村寨,是这样的迷人。今天通过这部剧听到的音乐和看到的丰富民族文化元素,真是绝妙的视听享受,我是真的被折服了!”中国煤矿文工团歌剧声乐艺术家孙禹在观看《嘎老》演出后感叹地对记者说。

  两场演出,首都北京民族剧院内座无虚席。《嘎老》天成唯美的侗族音乐、充满特色的舞蹈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别具一格的服饰造型、灵动写意的舞美灯光,在90分钟内被全面调动并完美融合。随着剧情的发展,一首首经典侗歌的呈现,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演出至尾声时,台上演员台下观众一起用掌声打起节拍,和着雄浑优美的侗族大歌,响彻剧场。演员谢幕时,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和喝彩声,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参加《嘎老》剧目演出的主演侗族姑娘杨春念兴奋地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侗族歌手,能参演中国首部侗族音乐剧是实在幸运。《嘎老》在北京成功展演,让我对本民族文化有了更重要的使命感和担当。谢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坚持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一直是我们从事民族文化工作者应该坚守的魂。”

  据介绍,《嘎老》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和榕江县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作品。该剧参加演出的演员80%是来自侗寨的农民,最年长的有70多岁,最小的仅6岁。这是他们首次在舞台上用“剧”的方式唱响“天籁之音”,这也是贵州省开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