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苗寨、侗歌:台湾文化界人士体验贵州民族风情

16.07.2016  16:07

    新华社贵阳7月15日电(记者郏亦真 赵博)历经沧桑的天龙屯堡、草木繁盛的岜沙苗寨、歌声悠扬的肇兴侗寨……连日来,正在参加“情系多彩贵州——两岸文化联谊行”的97位台湾嘉宾走进贵州各地,体验淳朴的民族风情,感受多姿的中华文明。

    在安顺市平坝区,有一处神秘的天龙屯堡。村民的服饰、语言、生活习俗,与现今的汉民族以及周边少数民族迥异。当地向导介绍说,他们的祖先是明初奉旨从南京、安徽、江西等地“调北征南”的军屯士兵,由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直到今天,仍旧穿着明朝的长衣大袖,说着明朝官话,跳着明朝的军傩(地戏)。

    “头上一个罩罩,脚上一双翘翘”的女性穿戴吸引了不少台湾嘉宾的目光。由于战争的原因,历史上屯堡的女人们总是头罩一片白布,意为随时做好丈夫牺牲的准备;脚穿一双可以隐藏刀片的尖头鞋,作为防身之用。而今硝烟早已散尽,屯堡中石墙上的沧桑印记和年长女性的衣着,仍在静静诉说着历史。

    “这让我想起了金门。”曾担任金门文化局局长的文史工作者李锡隆说,历史文化的完好保存,给后人留下想象和怀念的空间,“同为文化迁入地,我在这里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湾嘉宾们来到从江县岜沙苗寨,寻访“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刚进寨门,一群头留“户棍”发型、身着传统服饰的岜沙汉子,以鸣枪这一最高礼节迎客。“十分热情又很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台东大学教育系教授梁忠铭说。

    “岜沙”在苗语中意为“树木繁多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的一生都与树为伴。孩子出生时种植“生命树”、陪伴成长,老人辞世后不立墓碑、栽树以示生命的延续,全寨视树为神,禁止随意砍伐树木……感动于独特的“树文化”,台湾国光剧团团长张育华等人在生命树纪念亭前环绕三圈,表达敬意。她告诉记者,这趟参访不虚此行,“唯有深入村寨,才能看到保存得如此完整的民族文化”。

    在黔东南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浓郁的侗家风情也让台湾嘉宾深受感染。他们参观了汇集民间智慧的风雨桥和侗族民居,观看了侗族大歌表演。“侗族大歌不带半点舞台表演的商业气息,演员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表现出来那种原生态的淳朴感令人难忘。”台东大学音乐系副教授林清材说。

    根据主办方安排,参加“情系多彩贵州——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台湾嘉宾还将参访镇远古城、修文阳明洞等颇具文化特色的景区。台方团长、前台南艺术大学校长黄碧端说,有机会深入内陆省份感受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文化建设,对此行众多台湾文化界人士来说弥足珍贵。“两岸文化界要增进交流,才能促成彼此合作。两岸之间很多的不了解,如果从文化层面来推动化解,也许是最自然的。”她说。

    为期8天的“情系多彩贵州——两岸文化联谊行”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这也是这一两岸文化交流知名品牌活动首次入黔举办。

[责任编辑: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