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山体滑坡现场搜救结束 专家事故分析成因

02.09.2014  17:59

  滑坡发生后,救援人员携带搜救犬在现场进行搜救 张志红摄

  采矿将山峰挖空 张志红 摄

  9月1日,贵州省福泉市道坪镇“8·27”山体滑坡最后一名失联人员的遗体找到,现场搜救工作结束。本次滑坡造成23人遇难、22人受伤。

  就在滑坡发生前4小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确认危险并拉响“警报”,却仍然付出惨痛代价。“准确预报”为何没能全部逃生?三年隐患为何没能有效治理?针对种种疑问,新华社记者在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

  1

   沙石俱下

  殃及邻村

  8月27日早上,地质灾害“监测员”英坪村小坝村民组组长谭国庆发现寨子前的小坝大坡山上的裂缝突然增大,感觉情况不妙,他立即向瓮福磷矿报告。企业接到报告后立刻请求支援,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都匀分院院长陆治斌等专家11时许赶到现场展开观察和测量。

  “我们爬到山顶测量,滑坡后缘错落带高度已由之前的3.8米扩大到6.2米,山上原来零星的裂缝已经延线穿通,情况十分危急。”陆治斌说,下山召开紧急会议研判险情后,立刻通知英坪村委会,马上组织位于小坡山体脚下的小坝组38户157名村民撤往安全地带。

  接到通知,村委会和镇政府迅速组织群众撤离。“谭组长先是给每家每户打电话,有些人不愿意走,我们又挨家挨户去喊话,”小坝组副组长徐孝立说。

  “晚上接近20时,我见到谭国庆,商量怎么让不愿走的群众快点撤,他突然想到政府发过一个警报器,就扭头回屋去取。”小坝村民曾树平说,可就在警报刚刚拉响时,巨大的滑坡就垮了下来,“我拼命往外跑,回头一望,身后的房子已被泥沙吞没,谭组长却没能跑出来。”小坝组大部分群众安全撤离,可5名群众却不幸丧生。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巨大的滑坡冲击山下的矿坑积水,掀起巨大的水啸、气浪,冲上山坡另一侧的新湾组,18名群众瞬间被巨大的水浪泥石流吞没。“这是一起十分罕见的山体滑坡,”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萧才忠说,专家调查分析发现,滑坡体下方有一个巨大的矿坑,坑深约30米,里面有5万立方米积水。巨大的山体以每秒50米的速度下沉,约140万方山石冲向下方的深水塘,形成类似海啸的高压水流、气流,并沿着抛物线轨迹冲向山坡另一侧。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总工程师赵国宣说,新湾组并不属于之前预警的滑坡隐患点,像这样由巨大滑坡形成“灾害链”冲击邻村的情况十分罕见,这成为地质灾害预警预防的一个“盲区”。

  2

   灾害隐患

  多年未除

  多年前就被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何终究酿成“祸患”?多名受灾群众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曾就小坝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找相关部门反映。

  记者看到一份2012年6月有62名英坪村小坝组村民签字的诉求书称,小坝大坡出现了0.8米宽的裂缝,如果下雨,整个坡很有可能从坡顶向坡脚全部坍塌,坡脚60多户300多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道坪镇副镇长李大强说,3年前小坝组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今年汛期以来降水偏多,镇里加强了巡查监测,却没想到滑坡这么突然,危害这么大。

  英坪村地处贵州瓮福集团英坪矿区,这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磷矿。瓮福集团副总经理赵武强说,2011年,企业就接到群众反映小坝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随后委托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都匀分院的专家到现场进行踏勘,专家调查后将小坝大坡确定为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专家2012年5月针对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报告”,建议对小坝组村民,特别是滑坡堆积点附近38户157人进行搬迁。

  “两年多来,搬迁方案却受到重重阻挠,难以推进。”赵武强说,从搬迁项目启动之初,在入户调查和房屋丈量阶段,就遇到村民的阻力,主要是在房屋补偿标准方面难以达成一致,特别是在新老房屋的补偿标准上分歧较大,群众利益诉求过高企业难以承受。

  赵武强说,英坪村小坝组的矿区已经4年没有开采,整个英坪矿区因少数群众房屋难以搬迁,也已有半年多没有开采。今年入夏以来当地降雨十分频繁,据调查,7月以来,英坪村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17%。

  3

   灾害预警

  存在盲区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领导、干部提出,这起灾害暴露出地质灾害治理的诸多盲区和难点,清除灾害“定时炸弹”必须综合发力不留死角。

  “罕见滑坡说明对地质灾害治理认识还存在一定盲区,”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说,贵州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省份,经排查,全省有1万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危急程度较重的重大隐患点就有3022个。今年以来,全省已成功预报避让99起重大地质灾害,安全转移8000多名群众。但是,此次滑坡中发生的罕见“灾害链”,却说明灾害预警预报体系还比较薄弱,还需建立更为完善的灾害防护网。

  “防灾减灾的严峻形势与群众安全教育、科学预警体系建设之间形成了反差,”萧才忠说,灾害发生时,尽管村干部快速动员,还是有部分群众“不以为意”,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这说明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足,在当前灾害已经日益常态化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群众的安全防范和灾害逃生教育与演练。

  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说,本该及时治理搬迁的隐患点,却因为少数群众与企业的利益矛盾而搁浅,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地质灾害治理不能再是国土部门或企业单兵作战,必须调集各方力量共同发力,才能筑牢安全防护网。 ■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