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秀出六枝好风景

19.01.2016  11:32

                 

        新华网贵阳1月18日电(通讯员 丁毅)今年以来,六枝特区旅游业完成投资10.77亿元,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增加值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十二五”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约44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6.37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旅游经济指标预测数。

 

        按照“全区景区化、景区一体化”理念,构建“东、南、中、北”四线旅游网络,做精旅游线路,打造东线黄果树上游旅游休闲体验后花园、南线农旅文旅一体核心经典景区、中线温泉度假与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北线复合型生态休闲度假区和红色旅游产业带,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六枝旅游升级版。

 

        整合资金,完善山地特色景区功能

 

        自2013年全省第八届旅发大会召开以来,加快旅游公路、码头、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民族文化广场、民族风情小镇、景观绿化、文化墙、监控设施、旅游标识及游客中心装修装饰、滑翔伞基地等基础设施大刀阔斧改造,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专项资金,投资72896.84万元,全面推进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廻龙溪温泉景区、郎岱农业产业园区生态产业旅游示范点、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建设、梭戛自然与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高兴村陇戛寨传统村落及新村建设、梭戛生态博物馆改扩建。

 

        同时,以同步小康“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牛角、抵耳、阿乐、月亮河等一批山地特色乡村旅游风声水起;以实施公路、铁路、水运三个“三年会战”、决战贫困等为抓手,加快中心城区与各乡镇、景区景点和高速路匝道口与景区景点之间的路网建设,织密山地旅游外联路网,全力打造快旅慢游“1小时交通经济圈”;抢抓“3155工程”、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机遇,整合涉农、扶贫、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绿化青山、美化田园、靓化公路、高速路、铁路沿线,靓化大健康旅游环境,打造宜旅宜住的山地特色旅游示范区。

 

        健康养生,打造山地特色旅游名片

 

        随着“黔中福地•凉都海南”牛场乡、“郎山岱水•夜郎古镇”郎岱、“柳岸水乡•古镇岩脚”等一张张烫金旅游名片的打响,“凉都胜境•秀美六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春天。

 

        围绕“三城两线”生态产业旅游示范点的打造,“牛场辣椒”、“岩脚面”、“落别樱桃”、“六枝龙胆草”等国家地理标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特色旅游商品声名远播;健康产业加快聚集,申报健康养生产业项目25个,六枝欢乐谷、多灵仙谷休闲度假区等10个项目进入《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项目清单。

 

        大力培育岩脚、落别等温泉项目,打造集疗养、度假、养生、娱乐为一体的康体养生旅游产品集聚区,逐渐形成养老养生品牌和产业集群;深度挖掘和整理仡佬、彝、苗、布依等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完善和提升古村寨、古村落文化设施,保护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元素,同时,加强对夜郎文化、牂牁文化、“三线文化”等六枝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升六枝旅游含金量。

 

        镇村联建,提高山地旅游经济效益

 

        围绕“实业乡村•产业小镇”主题,成功申办全省第五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郎岱、岩脚、木岗等国家重点小城镇加快建设,落别抵耳、牛角等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45个项目投资超过40亿元,美丽乡村建设步履更坚。

 

 

        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农业资源,将“3个15万元”政策用好、用足、用活,集中力量扶持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民族手工艺产品加工制造等重点微型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森林示范景区,强力推介山水田园、养生乐园旅游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板块。

 

        依托山水原生态,传承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重点打造特色村庄、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研究开发蜡染、刺绣等长角苗、布依族服饰系列旅游商品。鼓励和支持农民、村集体按照“三变”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兴办旅游公司、旅游农场、旅游林场等实体,建设风格各异的乡村别墅、乡村旅社、农家小屋,面向游客出售出租或发展农家乐。

 

 

        今年上半年,全区旅游实现收入8.45亿元,在全省非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同比增长31.6% ,在全省非经济强县中排名第5位。